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几经周折,终于获得一段口述录音:
“那位老人很特别,”
录音中是一名年迈女护士的声音,“他总说自己不是记者,而是‘信使’。
他带来很多照片和录音,说要交给一个叫‘念生’的孩子。
他还画了一幅地图,标记了几处泉水交汇之地,说那里埋着‘最重要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不知道。
但他临终前反复念叨一句话:‘桥断了,但水还在流。
只要水不停,歌就不会停。
’”
还吴吴按图索骥,带领勘探队深入中越交界的喀斯特溶洞群。
在一处隐蔽地下河入口,潜水员果然发现一个铁皮箱,密封良好,内藏三件物品:一本日记、一支烧焦的竹笛、以及一枚解放军勋章。
日记扉页写着:“致未来的倾听者。”
内容全是黎青山的亲笔记录。
他写道,祁东悍确实在伏击中幸存,被越南村民救起,因失血过多失去右臂,又因脑震荡丧失部分记忆。
他在越北山区生活了七年,靠教孩子们识字和吹笛维持生计,自称“阿D?ng老师”
。
直到1986年病情恶化,才由黎青山冒险护送回国就医。
途中遭遇山洪,两人失散。
黎青山以为他死了,便独自返回,继续守护林素云的秘密。
“我知道他们再也无法相见,”
他在最后一页写道,“但我答应过她,要把他们的故事留下来。
不是为了控诉战争,而是为了让世人知道??即使在最黑暗的夜里,也有人愿意为爱冒死点灯。”
还吴吴抱着铁箱回到展馆,整夜未眠。
第二天,她在“回音墙”
旁增设了一个新展区,命名为“信使之路”
。
展柜中央陈列着那支残笛与勋章,墙上投影循环播放黎青山拍摄的所有影像片段。
visitorscannowpressabuttontoheartranslatedexcerptsfromhisdiary,readaloudbyasyntheticvoicemodeledafterhisrecordedinterviews.
开幕当天,祁念生专程赶来。
他站在展区中央,久久凝视那枚勋章,忽然伸手轻轻抚过玻璃。
“我一直以为,父亲的故事结束了。”
他低声说,“可现在我才懂,有些结束,其实是开始。”
他还带来一件礼物??一支全新雕刻的竹笛,笛身上刻着四个名字:林素云、祁东悍、黎青山、还吴吴。
“这是《春信》的第四代传笛。”
他说,“从今往后,每一代继承者,都将用自己的方式续写这支曲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