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虽然因为委员会三方结合的原因,其中存在不少扯皮推诿,但至少比起之前的混乱要好不少。
况叶十二月去丰水场镇送货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了其中的变化。
公社办公地点遇到乔书记的时候,他敏锐的感觉到乔书记这边底气足了不少。
想到乔书记出自行伍,况叶也明白了其中的原由。
况叶这次委托的药材,在十号左右的时候,竟然被乔书记这边凑齐了。
由此,也可以推测出一些背后的原由。
随着局势朝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发展,知青下乡的工作,又再次有了动静。
在十二月下旬初的时候,日报引述了一段伟人的指示,各地再次风风火火的开展知青下乡的工作。
不久后况叶也再次收到了况家父母寄来的回信,况家小弟和小妹的近况,他这边也知道了。
况叶之前回信的建议,况家父母思考了许久,参考了相关的建议,最终安排好了况家小弟和小妹的事。
两人虽然都在下乡动员的范畴内,但况家人商量了一番,还是决定只让况家小弟一个人下乡。
为了能够安排到附近的农场,况家人带着况家小弟主动报名,再托人帮忙,最后倒是如愿以偿。
而况家小妹,家里人不放心她下乡。
十六岁的小姑娘,如今长得高挑靓丽,很容易招人眼,哪怕是去潭城附近下乡,也不太放心。
最终况家父母一琢磨,干脆让况家小妹顶了况母的班,有了正式岗位,也就不用下乡。
得知这个消息后,况叶心中倒是松了口气。
况家小弟和小妹他印象还不错,自然希望他们能过好点。
得知况家小弟和小妹的安排,况叶在回信的时候,还专门为要去农场的况家小弟准备了一些东西。
他听简修文和其他知青讲过农场的生活,知道大致的情况。
农场的知青的待遇比起插队知青好很多,不过干的活却也非常的重,每天有固定的任务。
一群刚从城里走到田间地头的年轻人,在最开始的时候必然会吃不少苦头。
况叶这边给况家小弟准备了不少药品,诸如舒活膏、止血丸、消暑丸、百香丸等。
给况家回完信件,时间也来到六九年的一月份,混乱的六八年也就这么过去。
元旦后不久,九大队也组织了队员们分口粮。
六八年时局虽然十分混乱,但气候却算得上风调雨顺。
这一年九大队的粮食生产,虽然因时局受到些影响,但总体的粮食产量还行。
况叶在二小队的晒坝排了半天的队,最后领到了近四百斤的粮食,超出基本口粮三十余斤。
领到口粮后,九大队当天傍晚大多数队员家,都好好的吃了一顿,当然况叶也不例外,给自己再包了顿饺子。
第二天上工的时候,所有人的状态比起之前都要好不少。
毕竟一些队员家都快要断炊了,有了新的粮食补充,这日子又能继续过下去了。
一月的气温低,地里的农活相对清闲,大队长召集几个小队长商量了一下,决定抽调一些人手,修整一下水渠和路面。
六七年冬季,队里因为时局没有修缮水渠等设施,今年的耕作灌溉就受到些许影响。
好在老天赏脸,六八年风调雨顺,这年的粮食生产才没受到多大的影响。
但今年这水渠再不修修,到今年开春后,这灌溉的事影响就大了。
至于再指望今年风调雨顺,队里的大部分人可没敢往这方面想。
这么多年来,观市这地儿,隔了两三年就要旱一旱,或者水灾、风灾,低温冻害,总之一年到头这地里的作物,指不定什么时候就遭灾了。
除了这水渠,九大队通往各个生产大队,特别是公社的路也得好好整整。
之前交公粮的时候,路面的情况让运送粮食的队员们废了不少劲。
不过就在九大队忙着这些事的时候,外面又兴起了一个“清理阶级队伍”
的运动,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