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因此,在放流前,牧场会经过一系列训练,使得种苗的规格、健康程度、索饵能力等能够达到在自然状态中生存的能力。
谁知道,完成‘中间育成’的环节后,我们发现牧场里的生产力爆棚了,此前放养长成的稚鱼、吸引聚集而来的野生鱼,就已经使得牧场变得太拥挤了……”
“所以,真不是我们嘉谷盲目扩张海洋牧场,而是再不扩大海洋牧场以作‘引流’,嘉谷农牧的育鱼场都要被挤爆了,也太浪费资源了。”
听听,这话气不气人?
反正,大部分海洋专家们是用看超人的表情重新审视了一番嘉谷。
比起周院士团队对震惊的习以为常,其他初来乍到的专家更是以入门级选手的姿态面对了震惊。
他们以前是将嘉谷看成陆地生产的代表,眼瞅着它进入了海洋生产,一个个都流露“海”
对“陆”
固有的偏见。
——海洋环境太复杂了,岂是相对稳定的陆地环境所能比拟的?
——海洋生产太复杂了,岂是相对稳定的陆地生产所能比拟的?
当他们抵达嘉谷海洋牧场并投入研究,继而发现,自己好像真的错了。
有些挂逼,在陆地的战绩很厉害,在海洋的战绩同样逆天。
承认坐井观天不是舒服的事,但你技不如人,该低头的时候你就得低头。
准备了一肚子劝说的话,还没开头,就用不上了……再看看嘉谷人自信的表情,嘉谷海洋牧场爆棚的生产力,不少专家莫名的感觉自己落伍了。
倒不至于疑神疑鬼的,毕竟,尽管海洋离人类很近,但事实上,人类对海洋的研究,比对太空的研究还要少。
就拿深海来说,很多东西我们都是无法探知的;我们对海洋的研究,甚至不及5。
再拿嘉谷海洋牧场来说,在哪里设置人工鱼礁,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同一类型的人工鱼礁,设置的位置不同,也会有很大差别。
也是听了专家们的讨论,陈坚等投资代表们也是改变了一些想法——海洋牧场,真特么不是你有钱就能玩的。
没有嘉谷这样的“挂逼”
合作,你就是想入门都找不到门路。
应该说,投资机构代表们没有追着齐政的屁股要投资,已经是他们抑制住了冲动的结果。
但是,眼瞅着在嘉谷占据绝对主动的情况下,唯一能让他们没有像闻到肉的苍蝇那样扑上来的,也只有投资人天然的对风险的敬畏了。
……,!
不是只有产出没有投入,鱼虾的粪便排泄物就包含了丰富的有机物和无机盐,是为海底泥沙补充各类元素的优质营养物质。
问题是,鱼虾们生长一斤的过程中能排泄多少东西?可能弥补得了水草和海藻疯长对海底地质营养元素的消耗吗?
总体而言,如果靠自然补充,不断捕捞的海洋牧场,实质上是在消耗资源的,终有一天自然补充会跟不上消耗。
所以,指望着一劳永逸的“聚宝盆”
是一个可笑的想法。
周院士踱步过来,就很是赞同齐政所言:“齐董说得没错,海洋牧场的建设和维护是不能投机取巧,这个必须得踏踏实实的干。
你们以为海洋就不用‘施肥’了吗?不是的,说到底,这就跟耕地一样,只耕作不施肥,再肥沃的土壤也会变贫瘠……”
这一点周院士是很有体会的。
他们团队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对海洋牧场海底的海泥和岩层进行了化验和监测,主要检查海底的微量元素含量是否低于常态。
谁让嘉谷海洋牧场里的水草海藻长势这么疯狂?尤其那片巨藻丛林,任何人看到的一瞬间,都震惊了!
为此,他们团队还研究出了一种“海底补肥”
方案,即利用船底拖着一大堆长管子的特种船,这些管子的末端是开口的船锚,干活时尖锐的锚状设备插入泥沙中,特制的包含着矿物质的养料顺着管子往海底输入。
评估专家组对这个方案很感兴趣,但对于其在海洋牧场中的营养物质平衡中起到多大的作用,或者说实用性有多大,很是争论不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