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五月中旬,浩浩荡荡周国大军渡过黄河,正式向代国土地进发。
黄河边上众多当地百姓好奇围观,指指点点。
“天呐,这是多少人,比蚂蚁窝里的蚂蚁还多。”
河边挑着柴火的大娘惊叹。
牵着牛的老人...
风沙依旧在玉门关外盘旋,如诉如泣。
那块“守碑人之墓”
的石碑静静立着,被黄沙半掩,仿佛大地本身不愿将它彻底遗忘。
月光洒落其上,映出斑驳的裂痕,像是岁月刻下的年轮,又似无数未竟之言的残响。
林昭站在碑前,手中握着那封无字信,梅花瓣早已干枯发脆,却仍散发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香。
她没有哭,只是长久地凝望着远方??那里曾是赵立宽离去的方向,也是他一生跋涉的起点与归途。
她记得第一次见他时,是在京中冬夜的御史台后巷。
那时她尚不知自己身世,只知父亲因“私通赤凰余党”
被贬流放,而她在宫中为婢,日日抄录禁书。
那一夜,她躲在柴房里读《春秋?定公十二年》,泪湿纸页:“臣弑君者,非一日之积也。”
忽闻窗棂轻响,一人跃入,布衣素袍,眉目沉静如古井。
他取走她手中的竹简,换了一本手抄《孟子》,低声说:“记住,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后来她才知道,那人便是赵立宽。
而那一夜,是他潜入皇宫销毁赤凰党密档的第三十七日。
如今三十年恩怨已了,可她心中却无半分轻松。
真相大白之后,朝廷虽重修太后陵寝,追谥“昭慈”
,可民间仍有传言称她是“妖后遗孤”
,甚至有道士当街指她额心有“逆火纹”
。
她不辩解,也不回避,只是每日清晨准时出现在国子监外,为贫家子弟讲授经义。
她说:“我不传道,只传真。”
这一日黄昏,她回到居所,发现门前石阶上放着一只旧陶碗,碗底压着一张泛黄纸条,墨迹潦草:
>“第137窟东壁第三格,画中孩童左手所持之物,非莲,乃铃。
铃中有声,声中有字。
若你听见,请替我说一声:对不起。”
林昭指尖微颤。
那是赵立宽的笔迹,但比从前更枯瘦,似力竭之人勉强提笔。
她当即收拾行装,再赴敦煌。
千里跋涉,风尘仆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