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成员自发组织了一场“接力书写”
。
从国际日期变更线开始,随着地球自转,每一时区的人们在午夜零点准时提笔,写下一句话,然后上传至公共频道。
内容不限,形式自由,唯一要求是:必须真诚。
第一句来自基里巴斯的渔夫:
>“我每天出海,都带着我儿子的照片。
他走丢了,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会读到我写下的这些话。”
最后一句来自阿拉斯加的因纽特老人:
>“今晚的极光照常亮起。
我指着它对孙子说:看,那是奶奶在写字。
她说,她一直都在。”
整场活动持续二十四小时,共收集到一千三百二十七万条文本。
AI将其合并成一首超长诗,题为《地球的独白》。
诗中没有任何修辞技巧,只有最朴素的句子,却让无数读者泣不成声。
法国诗人抚摸着枕边的羽毛,又一次开口吟诵:
>“当最后一个读者合上书,
>故事才真正开始行走。
>它穿过山川,越过海洋,
>在每一个愿意倾听的耳朵里,
>重新出生。”
这首诗被刻在桃树岛的纪念碑上,与老太太的名字并列。
碑文最后写道:
>“这里没有墓,只有起点。
>所有未完成的句子,
>都在此获得重量。”
许多年后,当人类终于接收到Kepler-452b的第一段明确信号时,发现那不是数学序列,不是星图坐标,而是一首诗。
用光脉冲编码,翻译成地球语言后,第一行是:
>“谢谢你,教我如何用黑暗写光。”
科学家们沉默良久。
最终,有人轻声说:
“原来我们一直以为是在向外传播文明,
其实,是我们自己,正在被宇宙书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