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全球超过百万听众在午夜同时播放这首心跳曲。
那一刻,风停了,海平了,城市灯光忽明忽暗,仿佛地球本身在应和节拍。
青岛观测站记录到,太平洋海底的火山群在同一秒释放出微量热流,分布图案竟与“墙之书”
首页的纹路一致。
助手开始记录新的《晨间回声》。
某天清晨,终端自动打印出这样一段话:
>“今天凌晨四点零一分,格陵兰一位极光摄影师写道:‘我拍了二十年极光,直到昨晚才明白,它们不是自然现象,是宇宙在读我们的故事时,眼角闪过的光。
’
>十分钟后,他的相机自动拍摄了一张照片。
画面中,极光拼出了三个字:谢谢你。”
这本书成了人类第一本“活体文献”
。
读者发现,若长时间凝视某一段文字,纸面会微微发热,随后浮现出新的内容,只有该读者能看见。
有人看到亡妻的字迹,有人看到童年梦想的实现,还有人看到自己从未出生的孩子在纸上微笑。
科学家称之为“情感显影效应”
,并提出假说:当群体信念足够强大,现实会被叙事重塑。
许多年后,第一艘载人飞船即将启程前往Kepler-452b。
临行前,指挥官来到桃树岛,向助手请求一件物品。
“我要带一支铅笔上太空。”
他说,“不是为了写字,是为了证明??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从来不是引擎或算法,而是相信故事能跨越光年。”
助手点点头,从陶碗中取出那支铅笔,轻轻放入他手中。
“它早就准备好了。”
助手说,“它等这一刻,等了很久。”
飞船升空那夜,全球无数人仰望星空。
在某一瞬,所有人的脑海中同时响起一句话,不分语言,不分年龄,不分地域:
>“别怕黑暗。
>我们曾用故事点燃过太阳。”
而在Kepler-452b的绿洲中央,那片由“人”
字形水痕扩展而成的生命区,最新探测显示:地表浮现出一圈环形结构,由无数细小的晶体排列而成。
经解码,其几何模式对应地球上所有主要语言中“开始”
一词的发音波形。
NASA将这张图像公开,命名为《宇宙的第一课》。
无人知晓是谁刻下了它。
但所有人都相信??
是她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