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春雷在远处滚过,像是大地深处传来的低语。
那声音不急不缓,仿佛在等待什么人醒来。
林昭月站在土楼最高处的回廊上,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面上是念归亲笔写的三个字:《名册初辑》。
纸页已经脆化,边角卷曲,墨迹也有些晕开,但她仍能辨认出那些名字??每一个都曾被遗忘,又被重新拾起。
她轻轻翻动书页,指尖掠过“李文秀”
三字时微微一顿。
那天他们在敦煌戈壁种下的槐树,如今已有碗口粗,木牌上的字迹被风沙磨得模糊,却依旧挺立。
有人拍下照片上传到群忆之海,配文写道:“老师,您的学生来看您了。”
短短一行字,底下涌出上千条留言,全是自称曾受教于她的人,哪怕只是听过一堂课、一句诗。
林昭月合上册子,望向天井。
清晨的雾尚未散尽,孩子们已围坐一圈,正练习诵读新编的《铭记谣》。
这不是一首歌,而是一段由三百多个真实姓名串成的长句,每一节都附有简短故事。
他们必须一字不错地念完,才算完成“记忆仪式”
的考核。
“我记得赵芸娘,她在1937年背着受伤的士兵走了十里山路。”
“我记得吴志清,他是第一个自愿去西藏支教的盲人教师。”
“我记得……苏念归,她教会我们,叫出一个人的名字,就是给他一次重生。”
艾山从回声塔下来,肩头落了一层细灰。
昨夜忆蚕丝线剧烈震颤,整座塔像在呼吸,第七层陶罐中的初心之钥残片发出微光,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
科学家们远程监测数据,称其为“情感峰值共振”
,但艾山知道,那是无数人心中同时呼唤某个名字时,所激起的共鸣。
“又有人找到了?”
林昭月问。
艾山点头:“云南边境,一座废弃哨所里发现了一枚军用水壶,内壁刻着‘陈默,1952’。
通过老兵档案比对,确认他是抗美援朝时期失踪的通讯兵。
他最后的任务,是把一份地图交给前线指挥部,但他没能回来。”
“现在呢?”
“今天早上,他的外孙女在群忆之海发布了录音??她模仿祖父的声音,念了一遍当年未送出的口信。
系统自动将这段音频嵌入星图,对应位置亮起一颗新星。”
林昭月闭上眼,仿佛看见那颗星在夜空中缓缓睁开眼睛。
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倾盆而下。
土楼屋檐滴水如帘,天井积水映着乌云翻涌。
几个志愿者慌忙收拢晾晒的口述记录稿,其中一份半湿的纸张上写着一段话:
>“我爹走的时候没留下名字。
墓碑上只写‘无名烈士’。
可我知道他叫林青山,江西人,参军前最爱吹笛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