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四年前,新华政府为了规范森林採伐行为,颁布《林业开发法令》,允许国营和私人工坊以租赁形势获取政府公共林地用於伐木,只需要支付少许的租金和一笔特许使用费。
於是,他主动找到山阳堡的拓殖官员,以每年一千块的租金和特许费,在北部林区租下了两百亩林地,確保了锯木厂稳定的原料来源。
他又利用当地斯阔米什人熟悉山林的优势,僱佣他们作为临时採伐工,用铁器、布匹和现金换取优质的原木,建立了相对融洽的合作关係。
“东家,这片雪松林真好,树龄足,材质密实,最適合做船板了。”
一位老伐木工指著眼前的一片巨树说道。
“標记下来,优先採伐。
但要记住,砍大树,留小树,按照林业官说的,间隔著砍,给子孙后代也留点。”
刘全叮嘱道。
儘管要追求最大效益,但政府所要求的“可持续”
发展概念,他是半点不敢违抗。
树木伐倒了,运输是另一个难题。
巨大的原木依靠牛马拖拽到河边,然后利用春汛“流送”
到锯木厂附近的河湾,然后抄起长长的铁鉤將其一一捞起。
刘万全常常站在海岸上,看著一根根原木在水中碰撞、浮沉,如同他起起伏伏的事业。
从坑锯到利用溪流动力建成的水力锯木厂,是一个飞跃。
如今,从水力到蒸汽动力,则是另一个更大的飞跃。
蒸汽机不仅意味著效率和產能的倍增——粗略估算,厂子如今每年能加工超过四千到五千立方米的木材,在整个金川地区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在山阳堡却是最大的企业——更意味著生產不再受自然条件的掣肘。
“东家,顺德『福瑞商行的採买主事来了,要看这批雪松板,说是给造船厂做船舱隔板用的。”
工头老马走过来匯报。
刘万全收回思绪,点头道:“带他去堆料场看乙字號的那批料,那是特意挑选的上好红雪松,耐腐蚀。
价格按之前谈好的,但要跟他们说清楚,现在订单多,交货期得按规矩来。”
老马应声而去。
看著堆料场上不断增加的木板,他心中盘算著今年的收益。
这些木材,將沿著地方政府不断修缮和扩建的道路,或是直接通过顺德湾的深水港口,运往新华各地。
有些会被送往各个城镇和移民点,变成房屋的樑柱、地板和家具。
有些会被送往分州和金沙河矿区,支撑起那里的矿井巷道,或者製成矿车的车厢和车轮。
还有些则被送往始兴城,经过船匠的巧手,化作劈波斩浪的海船龙骨和船板。
甚至,有些用於木屋搭建的板材被运往更北方的新领地,为那片蛮荒之地带去文明的气息。
“刘记”
锯木厂的快速崛起,正是金川地区木材加工產业乃至整个新华工业体系发展的缩影。
隨著“刘记”
这样的锯木厂--无论是官营还是私营--如雨后春笋般在金川各地建立,高效生產出的木板和方材,如同工业血液般被输送到各个经济领域,激活了整个区域的產业脉络。
以刘万全的锯木厂为代表的木材加工企业离不开上游產业的支撑。
林业管理与採伐业首先被带动起来,专业的伐木队需要大量的斧头、横切锯、楔子,这催生了顺德县和山阳堡的五金器具的的发展。
顺德五金工具厂里,炉火终日不熄,叮叮噹噹的打铁声与锯木厂的轰鸣遥相呼应,打造、修復著各类伐木和加工工具。
河水“流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