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
早春二月十二,辽东依旧冰雪覆盖,辽南沿海的冰层开始缩减。
獐子岛偏南,特有的海洋环境,温度回升得更早。
六头小牛被驱赶着,卖力地拖着铁犁,再次深耕过的田垄,散发着泥土湿润的气息。
灰白掺杂的鸟粪石磨成粉,均匀地洒在田地里,这是秦将军带着人手和船,从东北十里外无人礁岛“板子石”
上挖的。
那边还有四个小岛,根据岛的形状,被辽民形象地称为东、西褡裢岛、和大、小耗子岛。
周边还有一些海鸟落脚的礁盘,板子石算是大的,积累了厚达丈余的鸟粪石,远观白花花一片。
很多事就是层窗户纸,捅破了一点都不稀奇。
獐子岛属于棕壤土,只要补充一定的肥料,也算是肥田,当然,跟辽东的黑土地可不能比。
秦逸麾下的两百七十余口,现在还是大锅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整天忙忙碌碌。
但相对充足的饭食供应,让这些原本瘦骨嶙峋的汉奴们,重新丰润起来。
有些恢复快的青壮,大腿和胳膊上再次有了肌肉。
被秦逸任命为民夫营总旗的老赵头,早就没有了过去谨言慎行的模样,村民都喜欢喊他赵爷。
“刘家的,鞭子轻点抽,四花儿还小,别伤了”
。
“嗯呢!
赵爷放心,俺就吓唬一下,可没舍得使劲”
。
老赵满意的点点头,转身去田边检查新挖的水渠,按照逸哥儿的吩咐,这边春耕种早稻。
已经荒废数年,原本遍地杂草,都被烧成草木灰肥田,变相的算休了几年耕。
只要有充足的水源,稻谷产量可比麦子高。
正常北方小麦一亩能收一石,而稻谷最少一石半,如果气候不差,田间耕作跟得上,亩产两石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复耕的河畔田地,老赵丈量过,不算种菜的边角旱田,正经的水田加起来近千亩。
到了夏末早稻一收,就算千五百石粮,今年冬天岛上吃用不尽。
到时候再补种些豆子,嘿嘿!
俺们岛的好日子可就美了。
逸哥儿下严令要求的公用茅房集粪,连牛马的粪便都不能浪费。
下风头荒地上,又是挖坑又是堆粪,还搭起了棚子,洒了不少鸟粪石粉、石灰、草木灰和塾土。
已经建好两块长条状,凸出地面的“硝田”
,平时只要定期浇稀释的粪水、尿液就行。
秦逸亲自指挥人修了个两处硝田,接下来粪土积累多了,再继续扩建。
老赵头只听说过堆粪沤肥,但这土硝也能从地里种出来?
就很神奇,让他很是期待不已。
“喂!
赵爷!”
远处传来呼喊声,打断了老赵美滋滋的遐想。
“将军回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