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最让人意外的是,连那位曾逃亡三年的男人??孙有志,如今不仅负责防汛,还在公安部门支持下开设了“回归者互助小组”
,帮助刑满释放人员重建生活。
他的口头禅是:“我不是完人,但我正在变好。”
春天转入初夏,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袭击城市。
气象台发布红色预警,多地出现内涝。
地铁停运,道路积水,多个老旧小区地下室进水,居民被困。
火种应急指挥中心迅速启动。
何雨柱坐在议事厅主位,面前是八块实时监控屏,分别连接八个联盟社区。
对讲机里传来各地声音:
“南城胡同积水达80厘米,老人行动不便,请支援!”
“西区汽配厂宿舍一楼全淹,急需抽水泵!”
“北园社区断电,药房冷藏药品危急!”
“收到。”
何雨柱冷静下令,“一号车赶往南城,携带担架和防水毯;二号车调转方向,把泵先给西区;三号车保持待命,随时准备转移病患。
太阳能应急站全部开启,优先保障医疗与通讯用电。”
秦淮如同步协调心理干预小组:“派出六支心理援助队,重点跟进独居老人和受灾儿童。
记住,不要问‘你怕不怕’,要说‘我们在一起’。”
那一夜,风雨如磐。
四合院成了整个区域的中枢神经。
青年帮全员出动,有的涉水背老人转移,有的在积水中排查漏电隐患;共育中心开放为临时安置点,提供热水、食物和充电服务;工坊里的焊工连夜改装了一批浮力救生担架。
孙有志带领防汛队彻夜值守,每隔半小时巡查一遍排水口,清掏堵塞杂物。
当他浑身泥泞地从最后一个井口爬上来时,天已微亮。
雨停了。
城市伤痕累累,但八个联盟社区无一人伤亡,无一例重大财产损失瞒报。
媒体蜂拥而至。
记者问何雨柱:“你们凭什么做到这些?”
他指着身后忙碌的身影:“凭的是每一个普通人,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不退缩。
我们没有超人,但我们有愿意扛事的人。”
数日后,《光明日报》整版报道《暴雨中的微光:一座四合院与它的火种网络》,引发全国关注。
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会议,将“火种模式”
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典型案例库。
民政部启动“万家灯火计划”
,拟三年内在一万个城市社区推广类似机制。
而在这一切喧嚣之外,某个寻常傍晚,小当归放学回家,发现父亲正蹲在院子里修理一只坏掉的路灯。
“爸爸,为什么你自己修啊?找电工叔叔不行吗?”
何雨柱擦了擦汗,笑着摇头:“电工叔叔也要休息。
而且,学会修灯的人越多,夜里就越少黑暗。
你看,这灯泡一亮,隔壁张奶奶就能看清台阶,不会摔倒了。”
小当归若有所思,转身跑进屋,拿出自己的存钱罐,哗啦倒出一堆硬币。
“我要攒钱,将来买好多好多灯,送给所有黑漆漆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