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她轻轻抚摸树干,仿佛能感受到远方高原上吹拂的风。
而在万里之外的马萨瓦村,一场新的仪式正在进行。
十名完成培训的当地青年站成一排,每人胸前佩戴一枚特制的“守光者”
徽章??背面刻着中英双语铭文:“始于微光,成于坚守。”
何雨柱站在他们面前,举起手中的铜质原版徽章:“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等待光明的人,而是传播光明的人。
我不属于这个徽章,它也不属于我。
它属于每一个在黑暗中仍选择点亮灯火的灵魂。”
话音落下,全村响起掌声与歌声。
孩子们围着新落成的公共照明站跳舞,老人们坐在灯影里聊天,妇女们第一次在夜里聚在一起织布、缝衣。
远处山脊上,巡线员卡洛斯背着检测仪徒步巡查线路,手电筒的光束划破夜色,如同流星掠过大地。
三个月后,第二批国际志愿者抵达。
来自德国的电力工程师托马斯带来了改良版耐高温储能箱;巴西女孩丽塔设计了适合热带雨林环境的防水接线盒;日本青年山本则提出将太阳能灌溉系统与家庭供电联动的方案。
他们住在村民家中,吃粗粮、喝井水,白天施工,晚上授课。
小当归成了最受欢迎的老师。
她发明了一套“画图教学法”
??用彩色粉笔在地上画电路,让孩子们边跳格子边记知识点。
“红色是爸爸,蓝色是妈妈,黄色是孩子,他们牵手才能发光!”
孩子们咯咯笑着,把欧姆定律变成了游戏。
一次课堂结束后,一个小女孩拉住她衣角,递上一幅蜡笔画:画上有两个太阳,一个挂在天上,一个握在一个小女孩手里。
旁边歪歪扭扭写着一句话:“我也想做发光的人。”
小当归把画拍下来,发进了《光明日记》第127期。
标题是:《这里的孩子,开始梦见电了》。
与此同时,国内的“少年能源社”
也在蓬勃生长。
北京某重点中学成立了首个校园能源实验室,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研发低成本太阳能充电宝,并发起“百校联建计划”
,目标为一百所无电学校捐赠照明设备。
上海一群高中生自发组织义卖活动,筹集资金支援马萨瓦村扩建电网。
更令人振奋的是政策层面的变化。
国家能源局联合教育部发布《全民能源素养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分布式能源实践”
纳入青少年社会实践必修内容。
全国已有三百多个社区复制“四合院模式”
,建立起本土化的“萤火驿站”
运营网络。
然而,挑战从未停止。
第四个月,马萨瓦村遭遇严重旱情,水源枯竭,牲畜死亡,部分村民开始质疑“用电是否值得”
。
有人甚至偷偷拆走电线,卖给废品商换取粮食。
危机会议上,卡洛斯愤怒地拍桌:“他们不懂!
没有电,医院就不能制冷疫苗,学校就不能放教学视频,水泵也不能抽地下水!
我们现在放弃,等于让未来断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