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许大茂点头,“只不过我们的目标不是登陆火星,而是让地球上每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都能看见书页上的字。”
会议结束后,大家陆续散去。
何雨柱却没有走,独自站在院子里,仰头望着那轮清明的月。
银杏树影婆娑,时间胶囊埋藏的地方已被重新浇筑了一圈水泥台基,防止雨水渗入。
他蹲下身,指尖轻轻抚过木牌上的刻字:“致十年后的世界”
。
“想什么呢?”
秦淮如披着外套走来,递给他一杯热茶。
“我在想,十年后,这些孩子会长成什么样。”
他接过茶杯,热气氤氲中映出他眼角的细纹,“卡洛斯现在每天巡线二十公里,玛利亚医生已经开始培训本地护士使用远程诊疗系统。
他们不再等别人救,他们在救人。”
秦淮如靠着树干坐下,低声说:“你知道吗?昨天我接到学校电话,说咱们院里的孩子们自发组织了一场义卖,卖的是他们自己画的明信片,主题全是‘远方的光’。
有个小女孩画了一盏吊灯,下面写着:‘我希望非洲的小朋友也能在床上看书,而不是借着火堆写作业。
’”
何雨柱怔住了,许久才喃喃道:“原来种子早就发芽了,只是我们还没看见它破土。”
第二天清晨,四合院迎来了一批特殊访客??来自全国各地“萤火驿站”
的负责人。
他们中有退休电工、乡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甚至还有几位曾参与过早期扶贫工程的老工程师。
会议室挤满了人,连走廊都站了十几位。
林晓彤主持开场:“今天我们不谈技术参数,只讲一个字??‘传’。”
第一位发言的是河南信阳的周工,六十多岁,头发花白。
他在大别山区建起了第一个村级微电网,靠的是村民众筹买下的三块二手光伏板。
“最难的不是安装,是让人相信电能留下来。”
他说,“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太阳落山了,灯就得灭。
我就带着孩子们做实验,把白天存的电用来晚上放电影。
当《我和我的祖国》响起时,整个村子安静得能听见心跳。”
第二位是云南怒江的支教老师李婉清,三十出头,皮肤晒得黝黑。
她展示了学生们亲手绘制的一幅长卷:从金沙江畔到喜马拉雅南麓,一条虚拟的“光明之路”
蜿蜒延伸,沿途标注着每一座已建成或规划中的萤火驿站。
“孩子们管它叫‘星星河’。”
她说,“他们说,只要这条河不断流,黑暗就追不上我们。”
讨论持续到深夜。
最终达成共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百师千徒”
计划??选拔一百名经验丰富的能源导师,每人带十个徒弟,深入偏远地区开展实地培训。
同时,建立“流动能源服务队”
,配备改装过的太阳能供电车,随时支援突发断电或灾后重建任务。
就在会议结束的第三天,一则紧急消息传来:尼泊尔中部山区发生泥石流,一座正在建设的微型水电站被掩埋,十余个村庄陷入停电状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