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可现在,他手中的这口食物,竟和千里之外的一个陌生母亲的心意,隔着山河,悄然相连。
“你学这个,是为了家人?”
他问。
阿木摇头:“是为了村子。
我们那里冬天冷,老人怕黑,小孩写作业要点蜡烛。
去年有个娃因为看不清字,抄错了药名,差点害死爷爷。
那时候我就想,要是有灯就好了……后来你们来了,教我们自己建电站。
我现在不仅能修灯,还能带徒弟。”
何雨柱静静听着,没说话。
等队伍重新启程时,他悄悄把一枚备用的火种背包钥匙塞进了阿木的工具包里。
三天后,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厅。
红毯铺地,灯光庄重。
三百多位身穿蓝色工装的年轻人整齐列队,胸前佩戴着“萤火使者”
徽章。
台上悬挂巨幅屏幕,滚动播放着各地微电网建设实录:雪域高原上的光伏阵列、沙漠边缘的手摇风力发电机、海岛渔村的潮汐能转换站……
主持人介绍到何雨柱时,全场掌声雷动。
他走上台,没有拿稿子,只带了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他在马萨瓦亲手点亮第一盏灯的那个夜晚,一群孩子围在他脚边,仰头看着灯光,眼睛比星星还亮。
“十年前,我在非洲一个小村庄里装灯。”
他开口,声音沉稳,“有个小女孩问我:‘叔叔,灯会不会累?’我说不会。
她又问:‘那它为什么能一直亮着?’我想了想,告诉她:因为它被人爱着。”
台下静得能听见呼吸声。
“今天我们在这里颁发的不是一张证书,而是一种承诺。
承诺无论多远的山村,多陡的山路,只要有人需要光,就会有人愿意背起背包,走上几天几夜,只为换一盏灯亮起来。
这不是牺牲,是选择。
因为我们知道,黑暗中最可怕的不是看不见路,而是以为没人会来。”
他说完,走下台,亲手为第一批毕业生佩戴徽章。
当他给李阿秀戴上时,女孩忽然哽咽:“何老师,我回去以后,要把我们寨子最后三个没通电的坡地也接上网。
哪怕一个人住,也要让他看见灯。”
“那就去。”
他说,“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做这件事。
全球六十三个站点,十万公里线路,每一瓦电力背后,都有人在守着。”
典礼结束当晚,四合院灯火通明。
西厢房的实训基地加装了新的教学模块,墙上新增了一块电子地图,实时显示全球“萤火驿站”
的运行状态。
绿色光点密布亚非拉大地,像夜空中的银河。
秦淮如端来一盘饺子,韭菜鸡蛋馅,还是老味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