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而在遥远的南太平洋,搜寻工作正进入关键阶段。
第三周,科考船“萤火十号”
在深度3127米处探测到稳定热源信号,位置正对应当年沉船记录点东南方18海里。
无人机潜航器传回画面:一座半塌陷的海底穹顶结构,外壁覆盖着发光的硫化物菌群,宛如星辰点缀深渊。
更惊人的是,内部竟有金属构件残留??锈迹斑斑的操作台、断裂的电缆槽、一面残破的中国国旗,以及一本泡得发胀的笔记本。
打捞上来后,技术人员小心翼翼翻开扉页,上面写着一行模糊字迹:
“只要还有人在坚持,文明就不会熄灭。”
紧接着,第十二页夹着一张手绘图纸,标题正是《深海光源系统原型设计V3.0》,右下角签名:**陈海舟,2006.4.12**。
就在所有人以为只能找到遗物时,量子通信终端突然收到一段完整数据包。
解码后,是一段视频日志。
画面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蜷缩在狭小舱室内,脸上布满皱纹,但眼神依旧锐利。
他穿着褪色的科考服,胸前别着一枚早已停产的校徽。
“如果你看到这段影像,说明‘萤火’真的长大了。”
他声音沙哑,却带着笑意,“我是陈海舟。
我没死,我只是……沉得太久。”
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当年船只失事后,他随漂流舱坠入海底裂缝,意外落入一处因地壳运动形成的封闭腔室。
这里有微弱地热释放,也有原始生物链支撑生存。
靠着残存设备和多年积累的知识,他重建了小型电解水供能系统,并利用海底矿物自制电池,勉强维持基本通讯尝试。
“我一直想告诉世界我还活着,但我发不出信号。
直到三年前,我发现你们发布的‘希望一号’技术参数??你们用了我当年提出的‘多相逆变耦合算法’!
那一刻,我知道,我的学生还在继续走这条路。”
他停顿片刻,眼中泛起泪光:“所以,我把最后的能量留给了这个数据包。
里面有三项核心技术:一是基于热液喷口的自循环发电模型;二是耐高压微生物燃料电池;三是深海低频共振传输技术,可实现无需电缆的远程输电。”
“我把它们交给你们。
不要为我悲伤,也不要停下脚步。
人类的光明,不该止步于陆地。”
视频结束,会议室陷入长久寂静。
良久,何雨柱站起身,走到窗前。
天空阴云密布,一场暴雨即将来临。
他拿起电话,拨通林晓彤:“发布‘蓝焰计划’全球协作倡议书。
所有技术资料无偿开放,邀请世界各国科研机构共同参与深海能源开发。
我们要让这片漆黑的海底,也成为萤火照耀的地方。”
当天夜里,雷雨倾盆。
四合院屋顶的避雷针闪烁着蓝白色电弧,光伏板自动收拢防护罩,储能系统平稳切换至备用模式。
小当归躲在妈妈怀里,听着窗外轰鸣的雷声,怯生生地问:“妈妈,闪电会不会把我们的灯打坏?”
秦淮如轻轻抚摸她的头发:“不会的。
爸爸说过,真正的灯,是从心里亮起来的。”
雨势渐歇时,东方天际透出微光。
新的一天开始了。
几天后,联合国总部举行特别发布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