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的方法。
他不能再用“老猫”
的渠道了。
那条线可能己经暴露,或者处于严密监控之下。
他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更加隐秘和安全的通讯网络。
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尤其在他现在一穷二白、东躲西藏的情况下。
但他有他的优势——来自“薪火”
和“逐日”
项目的、远超这个时代的通信理念和部分基础原理知识,哪怕只是碎片,也足以在这个落后的科技水平下,创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
他没有电子零件了,但他有这座城市本身。
他开始像幽灵一样,在城市的阴影中游荡。
他的目标不是人,而是那些被遗弃的、或是监管薄弱的基础设施。
他找到了一些老旧的、几乎被遗忘的市政通信井盖,利用自制的简单工具,在深夜潜入,小心翼翼地搭接线路,不是窃取信号,而是利用这些物理线路的固有电容和电感特性,构建一个极其低速、但几乎无法被常规手段监测到的“寄生”
数据通道。
信号微弱到如同不存在,传输几个字节的信息可能需要几个小时,但胜在隐蔽。
他利用废弃楼顶的避雷针和生锈的铁架,搭建了被动式的信号反射节点,可以对特定频率的、经过特殊调制的短波信号进行微弱的增益和定向转发。
他甚至尝试利用城市电网的负载波动,将加密后的数字信号,以极其微弱的幅度,调制到电流的谐波中,进行传播。
这种方法极其不稳定,效率低下,但理论上,只要懂得解密方法,任何接入电网的普通收音机,在特定时刻、经过复杂处理后,都有可能接收到只言片语。
这是一个疯狂的计划,一个利用整个城市作为媒介的、庞大而粗糙的“幽灵”
网络。
它无法传输图像,无法进行实时通话,只能像古代的烽火台一样,传递最精简的、预先约定好的代码和信息。
构建这个过程漫长而艰辛,充满了失败和风险。
他好几次差点被夜间巡逻的保安发现,也有几次因为操作不当差点触电。
但他乐此不疲。
这让他感觉自己还在“做”
些什么,还在与那个无形的敌人进行着较量,而不是一味地逃亡和躲藏。
他给这个粗糙的网络设定了一个极其隐晦的唤醒指令和一套复杂的、基于非对称加密原理的验证机制。
只有通过验证的信息,才会被他留在几个特定藏匿点的、改造过的老旧寻呼机(一种早己被淘汰的通讯工具)接收。
寻呼机屏幕狭小,只能显示数字和简单字母,但这足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