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买去的多是富家士女,有的给她银,有的则给金,也有拿半贯五铢钱给她的。
如今官府承认的法定货币,分黄金、铜这二等。
其中黄金为上币;铜钱,也就是如今流通的五铢钱,为下币;银子这时候还不是法定货币,但在市场上也有流通,百姓并不排斥。
金子多铸成边缘厚、中心内凹的圆形饼状,一金则是一斤金,这时候一斤为十六两,平常花销用不上“一金”
,所以通常会剪碎了,以便使用。
普通人家少有能直接接触到完整的金饼的,使用碎金、碎银、铜钱诸多。
因这铜镜卖的是富家子弟,季胥特地带了个铜质的秤钱衡,来称重所收的碎金碎银的重量。
按这会的换算比例,一两银值一千钱,一两金值四两银。
季胥向路人打听了附近的“子钱家”
,是专事放贷的富商大贾,把手中收来的这些钱,换成了方便携带的银子,一共二十五两,另给了八百钱的水钱。
算下来,这趟运铜镜到彭城,挣了十四两二百钱,加上身上剩的盘缠,总的能有三十两左右。
来时带了二十五两,如今不少反多了,心里一下踏实不少。
季胥觉着,下一站到荥阳,还能接着做顺道的买卖,不过从彭城到荥阳,得走水路了。
她得到津渡口打听打听近日出发去荥阳的船,顺路带什么货,到市内转转再做决定。
“走不了!
你瞧这雨大的!
看天色还有下的日子,我们这船小,遭不住!
你上楼船官署问问,看有没有能走的官船!”
大雨里,一个身披蓑衣,忙着下船锚的船夫向季胥道。
他们这样的私家船,多是一些行商贩贾运送货物的,船小,载重也小,抵挡不了风雨,因都停在渡口不走了。
还有的因雨下的大,临时停靠在彭城的,津渡口一排商船,问了几家都摆手不走。
这个老船夫心肠好,看季胥身上淋湿了,给她指了别的路。
季胥谢过人家,问路找到了楼船官署。
这是专事造船漕运的官署,一般设在江海河道之处,由官府出资建造,多为楼船,载重万斛,比普通商船大的多。
地方的粮食、漆器、金银器、丝织品等等,都通过官府的楼船,运至长安,以供给宫廷贵族,当然,这些地方上的手工业,包括楼船官,都归九卿之一的少府掌管。
季胥问了,也说不走,要等雨停。
“也不知这雨啥时候停,多住一日都是钱啊!”
出来时听见一旁在怨天,季胥也是这样想,逆旅的客房住一日就得六百钱到二两银子不等。
倒也有小驿站或是小客舍的大通铺,十几人混住在一块,几十钱一日。
不过不到不得已,季胥还是不想住那样的,人多手杂,她总要要外出采办打听,两个妹妹留在大通铺怎么放心的下,就是包袱也不好看顾。
因此住的六百钱的小单间,要滞留也没办法,天气因素避免不了,好在刚刚才挣了钱。
季胥到河市逛了圈,这处的鱼货丰富,名贵的有鲐鱼、鮆鱼、鲰鱼、鲍鱼。
不过她全身银钱加起来,也不够买两条的,难怪说“鲐鮆千斤,鲰千石,鲍千钩,可比千乘之家”
,能养几千斤的这些鱼,都可富比诸侯了。
也有相对便宜的鲤鱼、鲫鱼、鲂鱼,但新鲜鱼货一路下来,哪能活到荥阳,所以她打算买些晾好的鱼干,带到荥阳转手,不过这几日滞留在这,也不急着买,临走再买。
回逆旅时,店小子见了她道:
“小郎何不将你那牛牵去泗水桥上,听说官府在征用力牛捞鼎,去一趟就给百钱呢,若捞上来,能摸一摸那周鼎,就是天大的福分了!”
季胥见外头雨大,淋坏了家里的力牛她倒心疼,再说桥上人多,踩踏挤坏了人更得不偿失,因也未去。
“阿姊真厉害,真都教卖出去了。”
季凤见她空手而归,欢喜道,又给她翻件干里衣让换上,只见她们仨方才洗澡换过的衣裳,都让季凤给搓洗了,牵绳晾在窗口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