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江行舟在密州府驻留了半月,观察妖蛮联军动向。
这半月间,北疆局势的发展,完全印证了他之前的判断。
正如他所料,失去了雪狼国这支最强悍、也最具号召力的核心骨干部族后,那所谓二百万的妖蛮联军,...
风雪停歇的第七日,洛京上空浮起一道七彩文虹,自文庙地宫直贯天际,如笔走龙蛇,横跨三十六坊。
百姓仰首而望,皆见虹中隐约有字流转??非篆非隶,似是千万人同时执笔,在虚空书写同一句话:“言可自由,文归苍生。”
那一日,大周境内所有铜钟齐鸣,无论山寺古刹,还是边陲戍楼,钟声悠远,连响九遍。
据《监天文志》载:此乃“文脉重定之兆”
,千年未有。
江行舟并未现身于虹下,他已悄然退隐至城南一处简陋书斋,名曰“拾字庐”
。
屋不过丈许,四壁无画,唯有一桌、一榻、一砚、一灯。
墙上挂着那支曾焚山裂海的文心笔,如今静静悬于麻布之上,仿佛只是一支寻常狼毫。
然而天下知其所在者众。
每日清晨,总有学子提篮捧卷,立于门外,不求见,不呼名,只将自己所作文章轻轻置于门槛之前。
有议政之论,有悯农之诗,有讥讽权贵之杂文,亦有大胆质疑圣贤经义之辩稿。
纸张或粗或细,墨迹或浓或淡,却皆署真名,落款处按着鲜红指印。
江云宁每日午后前来收拾这些文字,一束束捆好,放入地窖。
她不再穿监察司的玄色官服,改披素麻长裙,发间只簪一支竹钗。
有人问她为何仍守在此处,她只答:“他在听。
每一个字,他都在听。”
这日黄昏,一名十岁童子冒雪而来,双足冻得发紫,怀中紧抱一卷黄纸。
守门老仆欲拦,童子跪地叩首:“我父被县令诬以‘谤诗罪’,流放北疆。
此诗乃他临行前口授,求文圣一看!
若deemed逆言,请烧之;若尚存一丝公道……请代为传世。”
江云宁接过诗卷,展开仅四句:
>“寒夜无灯久,
>儿啼母泪干。
>官仓米如雪,
>不照百姓盘。”
字不成体,错别字三处,却字字带血。
她沉默良久,转身走入书房。
江行舟正就着油灯抄写《孟子?梁惠王》,听见脚步抬头,接过诗稿看了一眼,轻轻吹灭灯火。
“点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