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当晚,拾字庐灯火彻夜未熄。
各地信件如雪片般涌来,有农夫用炭条写在麻布上的《耕政十议》,有寡妇记录夫死于徭役的《役亡簿》,有女童抄写的《女子亦当议国事》短论,更有西域胡商以粟特文写就的《丝路税弊疏》。
江云宁亲自分类,命张栩组织“传文队”
,骑马乘舟,分路送往各大书院与报馆,务使三日内天下皆知此试。
临行前,她对张栩道:“这不是一场考试,是一场觉醒。”
三日后,洛阳文庙外人山人海。
不仅有士子举人,更有挑担卖菜者、织布妇人、戍卒老兵、游方道士,甚至几名戴枷囚徒亦被地方官准予赴考??只因他们在狱中写下《刑狱冤录》,感动主审。
贡院大门开启时,所有考生手中并无笔墨,而是每人领到一支特制竹管笔,笔身刻着一行小字:“**此笔曾沾江先生血。
**”
原来,这些笔皆以当年江行舟被捕时所持文心笔残屑熔铸而成,由工部秘制,象征“人人执笔,皆承其志”
。
首场策论开始,题目赫然悬于高台之上:
>**“昔有圣人著书立说,今有万民执笔记世。
试问:若江行舟未死,今日当如何作文?”
**
全场寂静片刻,随即沙沙落笔之声如春蚕食叶,连绵不绝。
其中一人,乃江南那位写下《哀江南赋》的青年书生,如今已在翰林院任职,此次弃官回试。
他提笔写道:
>“若江先生在,必不作文,而先问人:你亲眼见了吗?你亲耳听了么?你心中痛吗?
>他从不替人说话,只教人自己开口。
>故今日之文,非我所作,乃三百灾民口述之实录。
>江先生若见,只会批一句:**‘如实即可,不必修饰。
’**”
另一人,北疆老兵之孙,年仅十四,字迹稚嫩却力透纸背:
>“爷爷说,江先生的墨滴在碑上,诗才被人看见。
>我不懂大道理,只知道去年冬天,我们村照着《自由蒙学》改了族规,女人也能分田。
>所以我想写:**真正的文章,不是写在纸上,是写进活着的日子里面。
**”
最令人动容者,是一位盲女,由母亲牵引入场。
她以特制凸纹纸作答,指腹摩挲着刻针划下的痕迹,一字一顿地口述:
>“我看不见光,但我知道文字有温度。
>拾字庐曾寄来一本《触字本》,让我摸到了‘正义’两个字的笔画。
>那一刻,我哭了。
>原来我也能读书,也能说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