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评论区热评第一写道:“这才是真正的Rap,来自大地的心跳beat。”
更意想不到的是,某知名说唱厂牌主理人私信林见鹿,提议合作一场“田野×城市”
跨界音乐会,邀请哈尼少年与地下rapper同台,用梯田号子对抗电子节拍。
林见鹿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把决定权交给了孩子们。
投票结果出乎意料:九成以上选择参与。
“我们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声音不是老古董,它也能打架子鼓。”
筹备期间,林见鹿接到文化部一位副司长的电话,语气谨慎:“你们现在影响力太大了,有些单位担心……太‘情绪化’。
非遗保护应该科学、规范,不能搞成煽情秀。”
林见鹿沉默片刻,反问:“如果一首哭婚歌不能让人流泪,那它还算完整吗?”
对方没再说话,只叹了口气挂断。
但他知道,这种tension(张力)早已不可避免。
越是贴近真实的生命经验,就越难被体制化的框架容纳。
可他也清楚,一旦妥协,那些声音就会再次沦为装饰性的背景音。
音乐会最终定在昆明郊外一片废弃剧场举行,舞台搭在露天广场,背后是一面投影巨幕,实时播放各地传承人同步观看的直播画面。
演出开始前,主持人宣布:全场手机静音,灯光调至最暗,“今晚,让我们先学会倾听”
。
第一组登场的是阿者科的孩子们。
他们在泥地上赤脚列队,领唱男孩举起一根竹竿当作指挥棒,一声清亮的“哎??嘿哟!”
划破夜空,紧接着十六个声音齐声应和,节奏随着踏步震颤大地。
没有伴奏,只有人声与脚步,却比任何鼓点都更具力量。
随后登场的rapper原本准备了一段犀利的批判词,但在听完梯田号子后临时改了词:
>“你说我flow野?可你听过稻穗弯腰的频率?
>你说我押韵狠?可你听过祖母哼给婴儿的安眠曲?
>我的beat来自山脊,我的韵脚刻在碑文,
>你们叫它落后,我说它是活着的基因。”
台下观众久久未动,直到有人带头鼓掌,掌声才如潮水般涌起。
而在连线屏幕上,远在内蒙古的巴特尔看着这一幕,默默端起一碗马奶酒,对着镜头举了举。
这场音乐会的录像后来被教育部纳入“本土声音认知”
示范课例,也成为“声音共生行动”
的标志性事件。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三个月后,广西弄陇村传来消息:黄阿婆走了。
寿终正寝,安详离世。
家人说,她最后一晚仍在低声哼唱哭婚歌的最后一节,像是完成某种未竟的仪式。
林见鹿连夜赶去,主持了一场非宗教性质的“声音送别礼”
。
全村妇女围坐在院中,轮流吟唱那段由她亲笔抄录的歌词。
林见鹿将AI还原的旋律作为底衬,极尽克制地混入环境音??柴火噼啪、风吹树叶、婴儿啼哭??构成一幅立体的声音肖像。
整段录音长达七十三分钟,命名为《黄秀兰的最后一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