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怕了,是经过了这大半个月的守城,亲眼目的了麾下士卒不断地守城战死后,曹爽是真心的觉得,能活着就是一件好事儿。
再加上吧,曹爽这个人能力如何,邓艾和关平都不算太了解,可司马懿这个人,不管是诸葛亮,张溪,还是早年还在世的关羽,对他的评价都极高。
但是呢,邓艾总觉得这事儿有蹊跷。
这一路太绕了,能不能赶上,诸葛亮自己也不知道。
为此,诸葛亮不得不亲自写了一封信,派庞德骑兵军使送到雍丘的徐庶处,再由徐庶转发,送到邓艾和关平的营中去,提醒两人千万不要分兵。
其实吧,这期间两人也不是没有产生过意见的分歧,尤其是当离开长垣后,司马懿选择跟曹爽分兵撤离的时候,关平曾经提议,是不是分兵去追击一下曹爽所部。
而觉得自己又行了,是在面对关平的猛攻之下,曹爽最后还是坚守住了长垣县,一直等到司马懿下令撤军曹爽突然发现,自己的能力,好像也没有那么糟糕,还是挺可以的。
可现在,曹爽觉得自己的能力应该还行.他就又觉得自己能起来了,就算不靠司马懿,他也不至于会死在兖州。
分兵撤离。
司马懿这个老狐狸仔细想了一下,突然发现,好像曹爽说的也有那么一点道理。
他比起以前来说,更加的惜命了。
不是,隔壁的那个软柿子,一捏一个准的玩意儿,你们不打算去收拾一下么?!
而第二个司马懿没有想到的事情是.明明是曹爽提议的策略,一边如果遭遇敌军主力追击,另一方就要提前到必经之路上去埋伏。
就像现在,其实都是一样的。
另一方面,分兵撤离,如果蜀贼追击一方,另一方也可以摆脱蜀贼的纠缠,提前前往必经道路设伏,说不定能一战而败蜀贼。
曹爽不是没有能力,至少,能力不是那么的糟糕。
一方面,分兵撤离,可以引诱蜀贼分兵,导致追兵薄弱,彼此面临的追击压力都会减小一些,撤离的成功率更大一些。
司马懿和曹爽分兵撤退,还真的司马懿主张的,他最多算顺水推舟这个主意,其实是曹爽出的。
曹爽这个人吧,他最大的问题,就是他始终看不清自己真正的能力界限在哪里,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说好了是分兵撤离,但实际行动中,却变成了司马懿率领两万士卒“断后”
,“掩护”
着曹爽领兵撤往延津。
现在诸葛亮最大的担心,就是邓艾和关平之间不能通力合作,两人如果分兵行事的话,是很有可能被司马懿利用上的。
而事实也证明,在长垣县的时候,司马懿和曹爽的配合还是不错了,两人一起守住了防线。
因此,司马懿还真的就同意了曹爽的建议,各自率领两万人,分兵撤离长垣县。
因此吧,在司马懿达到了战术目的,打算撤离长垣县的时候.曹爽主动找到了司马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可司马懿没想到的是.邓艾没有分兵也就算了,他居然还带着七万大军,尾随着自己的两万大军追击。
没道理在长垣县城的时候,两人可以互相策应,互相支援,反而在选择撤军路线上,各走各的吧?!
关平就差点意思了。
自从司马懿从雍丘退兵以来,曹爽是一句话不说主要是怕说了什么惹恼司马懿的话,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风险。
如果中线的两人遭遇到了什么不测的话,只靠诸葛亮一人在东线进攻,恐怕是只能坐视曹魏撤军河北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司马懿换位思考了一下,如果他是邓艾,面对敌军分兵的话,要么也同样分兵追击,要么,就是集中兵力,捡一个比较容易对付的敌人下手。
这一路,司马懿虽然走的很慢,也付出了三千余人伤亡的代价,但他终究还是没有给邓艾重兵击破的机会。
司马懿硬生生的凭借着手里的两万人,面对着七万人的追兵,一路边打边撤,居然带着一万六千多人,安然的撤到了酸枣城东面,并且在郭淮的接应下,在酸枣东侧安营扎寨,防护住了酸枣城侧翼。
接下来,就是如何安排断后人选,有序撤军的问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