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诸葛亮又要北伐了,而且这次,诸葛亮的目标,就是直取邺城,覆灭曹贼。
原地待命,表示孙权并不需要陆逊立刻返回建业,商量接下来的战略布局,同时也意味着,孙权并没有要趁着这次曹叡病逝后的局势变化,做出什么改变的意思。
但是吧.随着曹魏的九品中正制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再搭配上曹魏那边盛行的“赎罪钱”
制度造成的危害,让诸葛亮终于是看清了,如今的世家大族,到底都是些什么样的存在。
陆逊在这边为难惆怅,而大汉这边,显然是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的。
因此,本来诸葛亮是打算在平定天下至少要在解决完了曹魏的威胁后,再动手改革朝廷的用人制度的。
而这次,诸葛亮主动找到虞翻,提议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吏治考核,虞翻想都没有想的,就答应了。
第一件事情,就是尽快的恢复兖州的民生,让百姓尽快的安稳下来生产劳作。
大吴嘉禾七年,也就是蜀汉的延熙八年,曹魏的景初四年九月,曹魏天子曹叡因病,逝于邺城昭阳殿。
但.不到十天,陆逊就接到了孙权的圣旨。
御史风闻查事,按照朝廷的惯例,被弹劾的官员必须暂停职务,避嫌待查也就是说,侍御史查访地方的时候,可以凭借听到的传闻,临时免除一地官员的职位,一直到调查清楚为止。
在平定了兖州之后,诸葛亮主要做了两件事。
原因吧,其实有很多,但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条件不成熟。
而曹魏所属的河东,河北地区,世家大族林立,那边的世家大族影响力又极大,如果不能再收复这两个地方之前,大汉做出相应的吏治和人事改革,将来即使能河东和河北的收复,这些世家大族依然不会太消停的。
而直御史七人,掌握调动郡兵的权利这事儿就更加麻烦了。
是,你别看,现在大汉一家势力独大,外部条件也是大汉采取攻势,魏吴两国主守.可在大汉内部,事情也一样小不了。
另一件事诸葛亮要对吏治进行一次比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
哪怕是再迟钝的人都知道,随着曹叡的病逝,天下恐怕又得再起争端了。
也就是说,孙权给了陆逊一定的自主作战的权利,但是吧,仅限于小规模作战,就像上次兖州之战那样,钻点空子,占点便宜可以,发动大战不行。
其实吧,诸葛亮不太想在天下还没有彻底平定的时候,就开始动手改革的就如早年诸葛亮和张溪说过的那样,天下未定,贸然改革朝政,因此得罪了天下士族,对夺取天下并没有什么好处。
“民”
,在这个时代,可不好惹果不其然,在侍御史大量派出后,益州,云州,凉州,都有地方因为御史大夫巡查吏治而造成的叛乱。
只是,陆逊这么做,势必不会得到孙权太多的支持,甚至有可能,孙权还会因为陆逊的行为,引发一些猜忌.但陆逊不得不这么做。
更别说,这次相父还是跟御史台的虞大夫一起上奏的一直以来,相父和御史台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目的就是避嫌,这次居然打破了这个惯例,那这个事儿,肯定是小不了的。
如今的陆逊就是.他不想放弃兖州南部的四个郡国,纯粹是出于战略考虑,知道这几个地方的重要性。
这是御史台本来就应该承担的责任,但是吧,这些年里,大汉的重心一个在北伐上,另一个在迁都长安,稳定政局上,御史台的存在感极其微弱。
大汉休养生息了近三年的时间,碰巧又遇到了曹叡病逝这样的好时机,如果不顺势做点什么,那就太对不起这么好的局面了。
诸葛亮以大汉丞相的名义,再次召集各地刺史进京,在长安议事。
尤其是益州,益州治下的阴平郡,那是举郡皆反。
原地待命,自行决断。
因此,诸葛亮先是联合了御史台的御史大夫虞翻,两人一起上奏天子刘禅,请求他派出御史台的侍御史和直御史们,巡查地方,考核吏治。
虞翻往荆州,益州,云州,秦州,凉州,兖州,司隶七个地方都派出了直御史一人,侍御史五人,一共四十二人,核查地方吏治。
一时间,陆逊拿着这样的圣旨,还真有些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而陆逊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上奏给在建业的孙权,请求回朝叙职,商议接下来的作战应对。
而自行决断.这就等于是给了陆逊授权,允许陆逊在关键的时刻,像上次兖州之战那样,如果遇到好的机会,还是可以自行出兵的。
这两天没更新的原因呢.找借口的说法,是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开始收尾的最后一段情节,思考了很久。
不找借口的原因:玩游戏玩嗨了。
抱歉!
!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