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曹操刺杀董卓不成,一路逃亡至家乡,在其父亲及乡绅卫弘的帮助下,招兵买马,竖起讨伐董卓的旗帜。
曹操矫诏,写下一篇檄文:“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
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
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
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三国演义》第五回)
三人随公孙瓒加盟,盟军兵强马壮,人才济济,董卓的力量岂能比肩?按此情形,灭董卓只是指日可待。
然而,讨董联盟貌似强大,实则貌合神离,各怀鬼胎,明争暗斗,一盘散沙。
一开始,孙坚的军队为盟军前锋,攻无不克,一路势如破竹,但是在战斗最关键时,负责粮草供应的袁术害怕孙坚勇猛强大,威胁到自己的既得利益,因而故意不发粮草物资,导致孙坚战败。
可以说,讨董的序幕刚刚拉开就能猜中结局。
其实,此情形非三国独有,自古至今,很多人皆有一种劣根性,就是鼠目寸光,见利忘义,以私害公。
远者战国时代,六国会盟,六国大封相,苏秦身居六国相国之职,实行合纵策略,欲对抗强秦。
然而,投奔秦国的张仪却利用各国用事者贪小利而忘大义的劣根性,实施意在破坏“合纵”
的“连衡”
政策,最终集十倍于秦的力量的六国沦丧于秦队的铁蹄之下。
见利忘义的劣根性或只是表层的原因,更深层的原因还是在于缺乏领导力和共同的信仰。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