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北城主要为百姓聚居,偶尔有商铺夹杂期间,多是些零散杂物和菜蔬,方便百姓日常所需,无需为一把青菜就跑去西城。
因盱眙商贸繁荣,往来的商队日渐增多,寻找生计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附近的村民陆续涌来。
城内实在住不开,便有人出主意,由县衙出面,仿效建康的布局,在城外建设“里”
,以供村人暂时落脚。
目前已有北城外的马头里和常山里,西城外的石鳌里,以及正在建设的茅山里。
日子久了,暂时落脚便成了常住,许多人在城内寻得生计,干脆把家人接来,就此在里中定居。
因定居者越来越多,治安一度成为问题。
里中合议,推举长者和贤德之人入州治所备案,重新录籍,方便人员管理。
留下的村庄并未荒废,有临州赶来的流民借此住宿甚至定居,自然不缺少人气。
因要建造的屋舍太多,加上世道不太平,里外还要搭建高墙,架设篱门,所需的劳力自然就多。
这便是秦璟路过村庄时,村中只剩老幼妇孺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临近年尾,由州治所下令,盱眙县衙各处张贴告示,广告明年春耕诸事。
并派里吏往各处走访,宣告刺使德政。
“自明岁起,无论家中丁口,凡开垦荒田两亩,官衙发下粮种,免三年粮税。”
“开垦荒田五亩以上者,粮种耕具俱发。
春耕期间,可以半匹粗布并一斛粟米租耕牛整月。”
“开荒十亩以上者,除以上便利,明岁可凭地约至州治所市牛犊,价为粗布两匹并粟米两斛。”
政策一经宣扬,震惊的不只是百姓,更有邻州的治所和豪强。
不提豫州,远在江州的桓冲得知消息,特地派人前来询问,消息是否确实。
如果是真的,桓容哪来这么多的耕牛。
并亲笔写成书信,字里行间暗示,看在北伐相助的份上,能不能匀给叔父几头?
不管桓冲有此表现。
对农人来说,耕牛是极其珍贵的财产。
桓冲身家的确丰厚,半点不亚于桓容。
但即使有钱,也不可能转眼买来几百头耕牛。
所以,幽州如此大手笔,不得不让众人惊讶,同时又有些眼红。
对于此事,桓容并未多做解释,只是答应给桓冲一批耕牛,按照建康市价,既没打折也没加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