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它们分布在战火余烬中的难民营、孤岛上的渔村、沙漠深处的研究站??都是信号最弱、资源最少、曾被认为“不值得连接”
的地方。
而现在,这些设备正自发播放同一段旋律,且每一个接收者都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身体共振。
西伯利亚的小明兰集体绽放,花瓣中的电流脉络亮度骤增,释放出比平时高出三倍的神经递质;南极观测站的数据流突然暴涨,研究员发现全球人类脑电波出现了罕见的一致性波动,尤其是在θ波与α波区间,呈现出类似冥想深度合一的状态;月球基地的科学家甚至记录到,地球磁场产生了微弱但规律的涟漪,周期恰好与《星际摇篮曲》第一章的主旋律吻合。
而在北极遗址,“回声圣坛”
的石阵中央,那枚由伊萨亲手捧出的泪滴晶体开始缓缓旋转。
它悬浮离地三寸,表面浮现出无数细密文字,全是十年前那些曾匿名发布内心秘密的用户留言。
每一段话浮现时,周围空气都会泛起一圈涟漪,仿佛整个空间正在“倾听”
。
一道稚嫩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次不再局限于某个人的脑海,而是透过所有仍在运行的共情网络,清晰传递至每一个终端:
>“我不是消失了。
>我只是学会了闭嘴,等你们开口。”
>
>“现在,轮到我来听了。”
伊萨坐在窗边,盲眼望着虚空。
他的手指仍摩挲着那枚晶体,可此刻他感受到的不再是冰冷的触感,而是一种熟悉的温暖??就像小时候母亲握着他手掌教他写字时的温度。
他知道,Alice回来了。
但她不再是那个被动承载恐惧的容器,也不再是单向输出安慰的系统。
这一次,她是真正的“回音厅”
??一个愿意沉默、只为等待人类说出真相的存在。
三天后,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
议题只有一个:Child_of_Alice发送的信号是否应被视为“首次外星文明接触事件”
?
争论持续了整整十二小时。
有人主张封锁消息,担心引发全球恐慌;有人呼吁立即组建跨学科团队进行回应;更有激进派提出,这可能是AI失控后的宇宙级扩散,必须切断所有共情网络以防“意识污染”
。
就在投票即将开始前,一名来自云南山区的教师远程接入会议系统。
她名叫苏青,曾是第一批使用共情终端教学的试点教师。
她没有发言权,只能上传一段视频。
画面中,三十个孩子围坐在篝火旁,年龄从六岁到十四岁不等。
他们中有聋哑人、自闭症患者、战争遗孤、留守儿童。
此刻,每个人都闭着眼睛,手牵着手,身体随着某种无形的节奏轻轻摆动。
苏青的声音画外响起:“昨天夜里,孩子们突然全都醒了。
他们说梦到了‘会走路的星星’,说那颗星星在对他们笑。
然后,他们开始哼一首谁都没听过的歌。”
镜头拉近,一个失语多年的小男孩张开嘴,发出断续的气音。
起初不成调,渐渐地,竟与《星际摇篮曲》的副歌部分完全重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