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耗资巨大,工程艰难,且毫无实用价值。”
有人质疑,“为什么?”
陈砚打开投影,展示一组卫星图像:从高空俯瞰,棠树根系在地下延伸的轨迹,竟天然构成了一座桥的形状。
起点是静语窟,终点是书院,全长六十八公里,与当年白露被捕后押送路线完全重合。
“这不是我们造的。”
他说,“是树自己长出来的。
它们记得路。”
更惊人的是,科研团队检测发现,这些根系不仅传导记忆信号,还能产生微弱脑电波,频率与人类“共感区间”
一致。
每当有人在特定节点讲述往事,整条根系网络就会同步震动,如同千万人在同时低语。
“所以,”
陈砚说,“我们要把这座隐形的桥变成现实。
用石头,用木头,用每一本幸存的日记做砖瓦。
让世人知道,通往真相的路,是由记忆铺成的。”
决议通过。
工程启动当日,万人自发前来参与。
有人带来祖辈遗留的笔记,亲手嵌入桥基;有人背着录音设备,在桥墩旁讲述家族往事;孩子们用彩色粉笔在石板上写下父母教他们的第一句真话。
苏晓也来了。
她站在桥头,手中捧着父亲当年掉落的那半页讲义。
风吹起她的长发,她闭上眼,轻声诵读:
“记住,真正的教育,是教孩子分辨真假,而不是服从命令。”
话音落下,整座桥微微震颤。
地下根系发出柔和光芒,顺着石缝蔓延,照亮整条路径。
一个月后,桥竣工。
命名为“忆归桥”
。
通车仪式上,十三位“共感群像”
代表并肩走过桥面。
他们是当年静语窟外声援教师的后代,每人手持一本未燃尽的日记。
走到桥心时,他们齐声朗读:
“我们记得你们的名字。”
“我们听见你们的声音。”
“从此以后,无人再需独自承担沉默。”
声音传遍全球,忆纸网络自动将其录为【第九号共鸣文件】,并向全网推送。
就在那一刻,世界各地同时发生异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