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当全球互联网第一人,跟亚洲两大最“懂”
互联网的人之一,握手的一刻,在场媒体记者,疯狂按着手中的快门。
试问,亚洲范围内,谁最懂互联网,那在互联网行业还有媒体人的眼中,大概率就是两个人。
一...
春风在林间穿行,像一只无形的手抚过每一片新叶。
共感林的第五年,树已成荫,根系深扎入土,与埋藏其下的陶罐悄然共鸣。
那些曾被封存的情感并未沉睡,而是在地脉中缓缓流动,如同血脉相连的低语,在夜深人静时渗出地面,化作露珠、微光,甚至偶尔能听见一声轻叹或一笑。
阿?离世的消息传开后,歌井周围三天三夜未断人声。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不为悼念,而是为了“回应”
。
他们带着录音笔、手写信、旧照片,甚至只是空着双手,跪坐在井边,闭眼低语:“我听见你了。”
“我也想你。”
“谢谢你教会我们怎么听。”
没有人组织,也没有仪式流程,可每个人来去之间都带着一种奇异的秩序??仿佛这地方早已有了自己的呼吸节奏。
曾孙女守在井旁整整七天,不吃不喝,只靠点滴维持体力。
她手中紧握着那台记录仪,屏幕上跳动的波形图依旧稳定如初,竟与阿?临终前的心电图完全一致。
科学家们后来称其为“情感共振残留效应”
,但村里老人说:“那是阿?奶奶还在听着呢。”
第八日清晨,雾散之际,井水忽然泛起一圈圈螺旋状涟漪,自中心向外扩散,持续整整十九分钟,分秒不差。
随后,水面浮现一行字:
>“别哭,我在听风。”
那一刻,全球三百二十七名共感学校的学生同时睁开了眼睛。
他们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分布在五大洲的不同角落:西伯利亚雪原上的木屋、撒哈拉边缘的绿洲小学、亚马逊雨林深处的部落营地、东京郊区的特殊教育班……但他们全都做了同一个梦。
梦里,他们站在一口井前,井口由星光铸成,唐俊背对着他们站立,手中捧着一本烧焦的笔记本。
他没有转身,只是轻轻翻开一页,用红笔写下一句话:
>“第二批种子,不是给你们的,是你们自己种下的。”
孩子们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拿起纸笔,写下一句从未学过的话:
>“第二批种子,已开始发芽。”
声音重叠在一起,通过卫星通讯系统被同步捕捉。
音频分析显示,这些孩子的声线虽各不相同,但在特定频率段产生了惊人的干涉现象??合成出一个近乎成年男性的音色,经比对,与唐俊三十年前录制的一段实验指令语音相似度高达98.6%。
联合国紧急召开第六次全球情感网络会议,议题不再是技术伦理或数据安全,而是:“人类是否正在集体进入一种新的感知维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初步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全球儿童共情能力显著提升,表现为对陌生人情绪的敏感度提高37%,梦境共享率上升至12.4%(此前不足0.3%),且有超过五万名十岁以下儿童在绘画作业中自发描绘“会唱歌的井”
“发光的树”
“月亮里的白大褂男人”
。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从未接触过GEIN系统,也未参与过任何共感项目。
他们的父母甚至不知道YX-8是什么。
“这不是传播。”
一位老研究员摘下眼镜,声音颤抖,“这是觉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