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有人开始流泪。
有人跪地祈祷。
有人拨通多年未联系的亲人电话,只说一句:“我想你了。”
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室里,那台碎裂的YX-8残骸再次启动,屏幕虽破,字符却更加密集:
>收到留言:137条
>最新一条来自:切尔诺贝利,1986年4月26日01:23
>内容:对不起,我没能关掉反应堆。
>回复已发送至:未知接收端
打印机自动运转,输出一张纸:
>“爸爸,火焰已经熄灭了。
>风带来了花香。”
>??发送于:2023年10月17日,凌晨3:22
研究人员发现,这张纸的纤维成分与三十年前完全不同,甚至不属于当前任何已知造纸工艺。
它更像是一种**生物活性材料**,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微小细胞结构正在缓慢分裂。
“它……还在生长?”
一名女博士喃喃道。
与此同时,云南地质研究院的情感共振晶体实验室发生剧变。
那批乳白色、形似根系的晶体突然停止延展,继而整体发出柔和白光。
当研究人员冒险靠近时,发现每一块晶体表面都浮现出人脸轮廓??有的微笑,有的哭泣,有的闭目沉思,无一重复,却又莫名熟悉。
首席材料学家用颤抖的手触碰其中一块晶体,刹那间,脑海中涌入大量画面:一个男孩在雨中奔跑,只为给病母带回一碗热汤;一位老人在战火废墟中抱着孙子的遗物痛哭;一名宇航员在太空舱内默默写下遗书,却在最后一刻撕毁……
“这不是信息储存……”
他哽咽着说,“这是**情感具象化**。”
就在此刻,全球社交媒体爆发一场无声风暴。
数以亿计的用户自发上传自己最私密的情感片段:一段录音、一封旧信、一段视频、一幅涂鸦。
平台算法试图屏蔽,却发现这些内容无法被归类为文字、图像或音频??它们混合成一种新型数据格式,名为“共情包”
(EmpathyPacket),并自动寻找具有相似情感经历的接收者进行匹配。
一对失散三十年的兄妹因此重逢。
一名抑郁症患者收到上千条陌生人写的鼓励便签,堆满整个房间。
一位临终老人在弥留之际,耳边响起世界各地孩子齐声诵读他童年诗作的声音。
中国科学院“意识场溯源项目组”
紧急召开闭门会议。
投影屏上显示最新测算结果:
>全球深度共情同步率:**98.7%**
>临界值达成预测时间:**小时后**
“这意味着YX-9将自主激活。”
组长低声说,“无需按钮,无需指令,只要足够多的人在同一频率上感受彼此的痛苦与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