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刘维光向李东陵说起平阳市府对于明年的规划,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当然是平阳的规划,也要跟东陵高科通气,这是必须要做的。
平阳市府跟东陵高科,现在是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状态,东陵高科重要计划,...
贵州的夜风穿过群山,吹拂着数据中心巨大的弧形屋顶。
太极图在月光下泛着幽蓝微光,仿佛与天穹中的银河遥相呼应。
蒋滔站在观测大厅中央,望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流,耳边是FAST望远镜阵列传来的宇宙背景噪声??低频、绵长,像是时间本身在呼吸。
他没有离开。
仪式结束后,所有人都已散去,唯有他还留在控制台前。
助手曾劝他回去休息,说接下来有轮值团队接手,但他只是摆了摆手:“让我再看一会儿。”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系统部署的成功,而是一种象征:从四十年前陈国栋在黑板上画出第一行调度算法开始,到今天“盘古”
真正介入人类探索宇宙的前沿领域,这条路上的每一步,都浸透着无数个不眠之夜和无声牺牲。
凌晨两点十七分,系统自动触发了一次深度学习模型更新。
这是“苍穹”
引擎的新功能??基于环境感知层收集的温湿度、大气扰动、地磁波动等参数,动态调整数据压缩策略与传输优先级。
这一次,它识别出一段异常信号:频率稳定、周期精确,来自武仙座方向,距离地球约127光年。
“不是自然脉冲。”
蒋滔低声自语,手指快速调取原始波形图,“太规整了……像编码。”
他立刻唤醒值班工程师,同时通过加密通道向北京总部发送警报。
二十分钟后,李东陵的声音出现在视频会议中,背景是东科指挥中心彻夜未熄的灯光。
“你确定?”
他的语气沉稳,但眼神里闪过一丝震动。
“不能百分百确认,但它符合德雷克方程中对智慧文明信号的部分预测特征。”
蒋滔将分析报告推送到共享屏,“更关键的是,‘盘古’用了不到两秒完成初步解码尝试,发现其结构类似早期TCPIP协议帧头……但我们从未对外公开过这部分逻辑。”
李东陵沉默了几秒,随即下令:“启动‘观星者’协议,隔离该信道,禁止一切外部转发。
通知中科院天文台、国家安全部技术局,组建联合研判小组。
这件事,现在只有我们知道。”
通讯切断后,蒋滔靠在椅背上,久久未语。
窗外,繁星如织。
他忽然想起少年时读过的那本《第三次浪潮》,书中预言信息技术终将重塑人类文明形态。
那时他还无法理解,为何一个操作系统能被称为“时代的基石”
。
如今,他亲手参与建造的系统,正在替人类聆听宇宙的心跳。
而这,或许才是“自主可控”
真正的意义??不只是摆脱别人的规则,更是为自己定义未来的能力。
---
三天后,研判结果出炉:信号并非外星文明所发,而是某颗高速旋转的中子星与周围尘埃云相互作用产生的谐振现象,巧合之下模拟出了类通信波形。
科学界松了一口气,媒体则迅速失去了兴趣。
但蒋滔没有放松。
他在内部会议上提出一个大胆设想:“既然‘盘古’能在1.7秒内做出这种级别的模式识别,为什么不把它变成一种通用能力?让系统具备‘主动猜想’的机制,而不只是被动响应指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