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如今城市化为焦土,孩子失去双臂,母亲抱着尸体哭泣……
>我无法原谅自己。
>如果当初我能大声说出‘不要这样做’,会不会改变什么?
>我不知道。
>但我决定从此不再沉默。
>即使我老去,即使无人理会,
>我也要写下去,说下去,直到有人听见。”
一页页翻过,近八十年的岁月流淌其间。
战争反思、家庭矛盾、对女儿的愧疚、对和平的祈愿……字迹由清晰变潦草,墨水由蓝变褐,可那份倾诉的意志从未中断。
林婉合上日记,深深鞠躬。
“谢谢您,让您母亲的声音,最终抵达了该到的地方。”
当晚,她将这本日记扫描存档,编号“S-2033-0425”
,并附注说明:“来源:人工书写,持续记录年限78年,全球最长个体忏悔文本。”
她躺在床上,望着屋顶斑驳的光影,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
她曾以为,自己的使命是替亡者传话,为沉默者发声,为历史补上缺失的篇章。
可如今她明白,更重要的事,是创造一个让人们敢于开口的世界。
不需要神迹,不需要奇迹,只需要一张愿意倾听的脸,一句简单的“我在听”
。
三个月后,第一所“倾听学院”
在云南正式成立。
课程不教授演讲技巧,不训练辩论能力,而是专注于培养“深度倾听者”
??学习如何识别非语言信号,如何克制打断冲动,如何在他人痛苦面前保持安静的陪伴。
林婉担任首任院长,但她坚持不上课,只做一件事:每周抽出一天,坐在学院门口的长椅上,接待任何想说话的人。
有人来讲述职场霸凌,有人倾诉婚姻危机,有个少年哽咽着承认自己曾欺凌同学多年,如今悔恨难当。
每当这时,林婉便掏出录音笔,轻轻放在膝上,目光专注,从不打断。
“你会把我说的话公布出去吗?”
有人忐忑地问。
她摇头:“不会。
除非你愿意。
我的职责不是传播,而是保管。”
那人泪流满面,低声说:“谢谢你……这是我第一次觉得,说出来不会变得更糟。”
某日午后,一位陌生男子坐在她对面,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指甲缝里还残留着机油。
他沉默了很久,才开口:
“我是个修车工,在新疆。
去年冬天,我儿子车祸去世了。
交警说他超速,可我知道,他是赶着回来给我过生日。
我一直怪自己,为什么非要他回家吃饭……我憋了半年,谁都没敢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