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对于许多文人墨客而言,瘦西湖的夜才是扬州的灵魂。
当暮色四合华灯初上,白日里清丽婉约的湖光山色,披上了一层流光溢彩如梦似幻的霓裳。
湖面之上,无数点亮的灯火倒映其中随波荡漾,宛如揉碎漫天星...
林婉在山村住了七日,每日清晨都去言语墙前整理卡片,擦拭风铃。
那串由失聪女孩母亲亲手编制的铜铃,如今已成了村中孩童放学后最爱围聚的地方。
他们不懂上面每一张卡片背后的故事,却本能地知道这里不能喧哗,只能轻声说话,仿佛怕惊扰了飘荡在空气中的无数低语。
第七天夜里,她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边的麦田中央,四野寂静,唯有风掠过穗浪的声音。
远处走来一个人影,穿着旧式白衬衫,袖口卷起,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手稿。
是周临川。
他没有走近,只是站在田埂上微笑,然后缓缓张口??可林婉听不见声音。
她想跑过去,脚却像生了根。
她急得几乎落泪,忽然意识到:我不是要听见他说什么,而是我已经知道了。
她醒了,窗外晨光初透,山雾如纱。
她起身梳洗,将行李重新打包。
这一趟回程,她不打算再停留太久。
沈清瑶来信说,“触听装置”
第二代原型已完成,新增了情绪识别模块,能通过震动频率模拟悲伤、喜悦、愤怒等情感波动。
更令人振奋的是,他们在云南边境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试点时,一名自闭症少年第一次主动伸手触碰设备,并在事后画出一幅完整的家庭图景:父亲蹲在地上修自行车,母亲晾衣服,他自己坐在门槛上看天。
“他以前从不与人对视。”
信里写道,“但现在,他会用笔写两个字:‘听见’。”
林婉把信折好放进胸前口袋,背起行囊离开小屋。
村民们早已得知她要走,早早聚集在村口。
孩子们捧着自制的小花环,老人端着热腾腾的米糕,谁都没有多话,只是默默为她戴上花,递上食物。
那个曾给她心形纸条的小女孩一直跟到路口,最后扑进她怀里,闷闷地说:“林老师,你会回来吗?”
林婉抚着她的头发,轻声道:“只要你们还在说话,我就一定会听见。”
车队驶出山谷时,太阳正从东岭升起,金光洒满整片梯田。
她回头望去,言语墙在晨曦中宛如一道彩虹之门,静静伫立于山腰。
回到昆明基地已是第三日黄昏。
研究所外挂起了新标语:“倾听不是技能,是姿态。”
院内多了几间临时帐篷,里面坐着来自西北牧区的牧民代表、西南山区的少数民族长者、沿海渔村的老渔民。
他们都不是专业心理工作者,却是各自社区里最擅长“听人说话”
的人。
有人靠火塘边讲了一辈子故事,有人在葬礼上替亡者复述遗言三十年,还有人在台风夜挨家敲门,只为确认邻居是否安好。
沈清瑶迎上来,脸上带着久违的疲惫与兴奋:“我们准备建‘民间倾听者联盟’,培训体系已经搭好了。
第一批三百人,全是自发报名的普通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