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信息是自上而下的层级传递。
越是重要的信息,传递过程越是具备滞后性的。
不单单是信息源头的主动拖延,也有大众自身对信息的接受习惯影响,一是因为大众对于信息都是被动接受,而非主动追踪,二是注...
清晨六点,深圳湾的雾气还未散尽,天火大厦的地下车库已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王曜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卫衣,背着一个旧双肩包,像一名普通程序员般穿过安保通道。
他没有走高管专用电梯,而是搭上了技术部早班的货梯,和几个熬夜调试系统的实习生挤在一起。
“王总?”
有人认出他,声音里带着惊讶。
“嘘??”
王曜竖起食指,笑着压低嗓音,“今天我是来‘蹲坑’的。”
众人一愣,随即哄笑起来。
气氛瞬间轻松。
这是“萤火少年团”
成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韦志远带着从全国选拔出的十二名少年极客入住公司宿舍,年龄最小的才九岁,最大的不过十四。
他们中有盲童编程爱好者、山区自学成才的无线电小能手、还有在新疆用废旧家电拼出简易服务器的维吾尔族少年。
这些人原本散落在地图的角落,如今却被同一束光牵引至此。
王曜特意避开正式会议流程,选择以“陪跑”
的方式融入这群孩子。
他走进位于B3层的“萤火工坊”
,这里原是芯片测试废料回收间,经改造后成了孩子们的专属实验室。
墙上贴满手绘电路图与AI训练进度表,桌上摆着拆解到一半的平板电脑、自制太阳能充电器,甚至还有一台用老式收音机外壳改装的语音识别装置。
“王叔!”
韦志远第一个冲上来,手里攥着一张打印纸,“我们昨晚通宵做了个新东西!”
王曜接过一看,是一份名为《离线手语翻译手套v0.1》的设计草图。
通过织入导电纤维的手套捕捉手势轨迹,结合本地轻量模型实现实时转译,完全无需联网。
成本控制在百元以内,且支持模块化替换。
“灵感来自Malaika老师的视频。”
另一个女孩插话,她是来自云南怒江的傈僳族学生李阿?,说话时总爱不自觉地比划,“我想,如果连我们山里的奶奶都能用手势问‘药吃完了怎么办’,那这个世界才算真的连上了。”
王曜沉默良久,眼眶微热。
他想起张维清临终前的话:“守住,才是最大的勇气。”
而眼前这些孩子,正在用稚嫩的双手,重新定义什么是“技术的底线”
。
“做得好。”
他轻轻拍了拍每个人的肩膀,“但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被帮助的人’,而是‘问题的解决者’。
所以,我不给你们资源,只给你们权限??公司所有开源库、测试设备、仿真环境,全部开放。
失败没关系,但必须自己动手。”
孩子们的眼睛亮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