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擅长病毒包装、假病毒系统构建,RT-PCR,WesternBlot,以及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
析。”
他的背景偏向病原体,与疫苗研发直接相关,是团队里病毒学领域的代表。
其实虽然杨平没有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唐顺在挑选人员的时候充分考虑各个专业的搭配,这样可以取长补短。
毛明诚的声音相对柔和,但内容扎实:“毛明诚,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主要从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关注自身抗体产生、免疫复合物沉积及补体系统异常激活等过程。
熟悉自身免疫小鼠模型、免疫荧
光、组织切片染色及多种细胞因子检测。”
他对免疫系统的“负面”
调控有着深入理解,这对于设计一个“增强”
但不“过度”
激活的佐剂至关重要。
最后是刘阳,他言简意赅,却透着一股自信:“刘阳,第四军医大学博士,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擅长基因克隆、载体构建、蛋白表达纯化、定点突变、蛋白相互作用研究等技术,也能熟练操作各类色谱、质谱设备并
维护动物模型。
"
他是团队的技术基石,负责将想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分子。
杨平一边听,一边在脑海里快速地将这些信息与他看过的档案对应,并初步勾勒出他们在团队中的潜在定位。
他们知识结构确实互补,蒋季同是经验丰富的多面手和潜在协调者,楚晓晓和王超偏重免疫应用的前后端,毛明诚偏重免疫平衡与机制,刘阳则是强大的分子技术支撑。
“很好。”
杨平等大家都介绍完,点了点头,脸上看不出太多的表情,但眼神是认可的,“欢迎各位加入这个新课题组。
我们这个课题的目标,在招募你们的时候已经简单提过,现在我再明确一次:研发一种新型的、具有广谱
增强抗原效果的‘挂载式蛋白质分子佐剂”
,严格来说,不能叫做佐剂了。”
他刻意在“蛋白质分子”
上加重了语气,强调其设计属性。
他起身,走到一面白板前,拿起一支黑色的马克笔开始写写画画,很快一个简图画出来,黑白勾勒出的简图比起节课书上的更漂亮。
“传统的疫苗佐剂,如铝佐剂、MF59、AS01等,各有优缺点,但大多作用机制相对单一,或者存在安全性顾虑,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普适性有限,对不同抗原的增强效果不稳定,更重要的是从佐剂研究历史来,它的自愿比
较贫乏。”
他在白板左侧画了一个圈,里面写上传统佐剂,打了个问号。
“我们的思路,是跳出这个框框,进行一种模块化的的设计。”
他在白板中央画了两个并排的方框,中间用一条双向箭头连接。
“第一个模块,‘增强子”
设计模块。”
他指向左边那个方框,“核心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从头设计,并合成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全新的蛋白质分子。
这个分子的核心功能,是精准且高效地增强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
它需要
具备几个关键特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