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当地卫生部门封锁消息,称其为“季节性流感”
。
但夏书团队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分析发现,该国近期有多批可疑冷链运输进入军事生物研究所。
“不是巧合。”
林远盯着屏幕,“有人在复现‘清场计划’。”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次的技术路径更为隐蔽??不再依赖单一毒剂,而是利用纳米载体将多个弱毒性基因片段分阶段激活,规避常规检测机制。
夏书立即联系IMUA与无国界医生组织,组建快速响应小组。
他们决定采取双线行动:一方面派遣医疗队实地采样,另一方面在全球发起“全民测序计划”
,鼓励民众使用家用基因检测盒上传匿名数据,构建动态疫情地图。
争议随之而来。
欧美多国政府以“隐私安全”
为由抵制该计划,科技巨头则联合发布声明,警告“非专业机构介入可能导致误诊恐慌”
。
一家知名医药公司CEO在接受采访时讽刺道:“难道我们要让每个家庭主妇都拿着试管拯救世界?”
夏书在直播中回应:“一百年前,听诊器刚问世时,也有人说医生不该靠耳朵看病。
进步从来不怕质疑,怕的是停滞。”
最终,超过四百万份数据涌入开源平台。
AI模型从中识别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嵌合病毒结构,命名为“诺亚-B”
。
它的设计极其精密,仿佛出自同一支团队之手??正是当年“蜂巢”
项目的残余力量。
证据链逐渐闭合:资金流向巴哈马离岸账户,服务器托管于南极科考站备用链路,操作指令使用与Trinity-X相同的加密协议。
幕后黑手浮出水面:一家名为“新纪元生命科技”
的跨国集团,其董事会成员中,竟有三位曾是“三纽扣-X”
联盟的核心股东。
风暴再起。
联合国召开特别会议,表决是否授权跨境医疗干预权。
投票前夜,夏书受邀发言。
他没有准备演讲稿,只是打开背包,取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是一块磨损严重的电路板。
“这是张维老师十五年前做的第一台便携式心律监测仪原型机,成本不到二十美元。
他曾说,真正的创新不是做出更贵的机器,而是让最穷的人也能拥有第二次心跳。”
他抬头环视各国代表,“今天,有人告诉我们‘技术太危险,不能普及’,‘数据太敏感,不能共享’。
可我想问一句:当我们把救命的知识锁进专利壁垒、把诊断的权利交给算法黑箱时,我们究竟是在保护秩序,还是在维护垄断?”
会场寂静。
片刻后,一名非洲代表起身鼓掌。
紧接着,第二位、第三位……掌声如潮水般蔓延。
决议通过。
两周后,国际联合行动组突袭南太平洋某私人岛屿,查获一座地下合成生物学实验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