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晚上,杨平坐在书房宽大舒适的椅子上,桌上的茶杯杯口白气袅袅。
他心里清楚,“土办法”
只是权宜之计,绝不能成为常态。
科研不能永远靠手搓肩扛。
真正的出路,是建立一套真正独立自主的研发体系??从基础设备到技术路径,都必须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依赖别人的工具和标准,在相安无事时看似便利;一旦触及核心利益,对方会毫不犹豫地掐断供给。
所谓的“契约精神”
,在利益面前薄如窗纸。
他嘴角掠过一丝极淡的弧度。
那不是轻蔑,而是俯瞰棋局时的冷静。
资本巨头的逻辑很直白:控制科研“基础设施”
,就能扼住创新的喉咙。
这是摆在明处的阴谋。
而现在,杨平要用自己的阴谋,去破解他们的阳谋。
“前辈们能在戈壁滩上用算盘敲出两弹一星”
,从零搭建属于自己的平台,让核心技术在自己的土壤里迭代。
如今我们手握国产设备,有初具规模的人工智能,理论基础也已验证??条件好了何止百倍?难道要因为几瓶酶、
几台仪器,就停下脚步?”
这个信念,如基石般深植他心底。
若不是这次“软封锁”
,他或许不会如此迫切地推动体系自建。
如今,危机反而成了催化剂。
他的目标已不仅是研发新型免疫佐剂??一个更宏大的蓝图正在他心中铺开:他要借此机会,对整个药物研发的平台与体系进行根本
性重构,打造一套不依赖任何单一外部供应链的独立研发生态。
这意味着,从靶点发现、分子设计、活性筛选、工艺开发到初步评估,整个流程都必须被重新审视、解构、再融合。
他必须用现有或许不完美的国产设备、试剂与算力,结合南都医大数字医学中心正在成长的人工智能,走出
一条前所未有的路。
这无疑是艰巨的挑战,涉及海量试错、优化与系统集成。
在现实中,这需要难以估量的时间与资源,失败的风险如影随形。
但杨平拥有别人没有的底牌??系统空间。
在那里,时间以远超现实的速度流动。
没有物资限制,没有设备瓶颈,只有纯粹的逻辑推演、模拟构建与无限试错的自由。
杨平意念微动,进入系统空间实验室。
国产设备相对便宜很多,杨平动用“积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