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黄佳才提高声量,“杨平教授的课题,就是最好的试金石!他的需求,代表国际最前沿的科研方向。
如果我们能联合起来,帮他突破封锁,完成研究,这意味着什么?”
他自问自答:“这意味着我们证明了自己!证明国产设备、试剂和软件,一样能撑起世界顶级的科学研究!这将是对整个国产产业链最有力、最无法反驳的正名!”
这是一次契机,一次绝佳的契机!!!
理想炽热,现实却冰冷。
当黄佳才提出具体方案??协同研发、资源共享,甚至部分企业需暂弃短期利润,优先保障杨平课题组的供应与定制开发时,质疑与抵触浮出水面。
“黄总,道理我们都懂。”
华东某分析仪器厂的王总率先开口,语气透着无奈,“但研发高端设备不是请客吃饭,投入大,周期长。
为了一个课题组的短期需求调动核心资源,性价比太低。
万一性能不达标,巨大投入打水漂,
还砸了自己的招牌?”
“是啊,”
专攻高端生化试剂的李总附和,“我们的酶制剂、特种试剂,在纯度与稳定性上确实与国际顶尖有差距。
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赶上的。
贸然接这种高难任务,失败了,损失谁来承担?我们得对股东负责。”
“还有标准问题,”
一位软件公司代表推了推眼镜,“各家设备接口不一,协议不同,就算硬件达标,软件整合不起来,数据不通,还是一堆废铁。
会议室弥漫着现实的沉重。
爱国情怀与产业抱负固然激昂,但企业生存的压力、技术的差距,过往的失败经验,像一道道无形枷锁,捆住他们的手脚。
各家有各家的难处,各家有各家的小算盘。
联合?谈何容易。
谁不想冲击高端?谁不想像国际巨头那样赚取高额利润?但前路困难重重,希望渺茫。
一旦失败,不仅前功尽弃,现有的根基也可能动摇。
没人愿冒这个险。
会议陷入僵局。
黄佳才看着台下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心中了然。
他理解所有顾虑,但这堵无形的“墙”
,必须打破。
就在这时,门被推开,蒋季同风尘仆仆地赶到??这是黄佳才特意安排的。
他没让蒋季同准备精美PPT,只请他原原本本说出课题组的真实处境。
蒋季同站在台前,脸上带着连日熬夜的疲惫,眼神却异常清亮。
他没讲大道理,只如实描述课题组如何在封锁中艰难求生。
他讲刘阳如何在缺乏特种酶的情况下,亲手表达、纯化,双手被培养基染得斑驳;讲楚晓晓如何抱着厚重记录本,一遍遍优化老旧流式细胞仪的检测条件,双眼熬得通红;讲王超和何子健如何跑去工科院系,与教授学生一起
捣鼓那些看似可笑的自制装置......
“......我们知道很难,知道国产的东西可能暂时不如进口的稳定、好用。”
蒋季同嗓音沙哑,却字字有力,“但我们没有退路!杨教授说过,这不是我们一个课题组的战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