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他又在心里盘算着电话该往哪里打,南都医大数字医学中心的小何已经是破壁计划的中流砥柱,校长苏青云更不用说,现在肯定在运筹帷幄之中,不用他再多说。
除了李明达,项老院士还有很多颇有成就的学生,目前身居重要岗位,有些还在国外顶级大学或实验室,想起国外,他想起张春泉,顿时心里隐隐作痛。
张春泉是他曾经给与最大心血与期望的学生,可是,可是......
哎!项老院士心里涌上一般深沉的痛惜与难以言喻的难受。
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
麻省理工学院,白头生物实验室在全球享有盛誉,年仅二十八岁的陈潇刚刚在这里博士毕业。
他怔怔地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查尔斯河上星星点点的灯火与穿梭的帆影。
窗外是剑桥市的繁华与宁静,窗内,他的内心却正经历着一场惊涛骇浪。
他刚刚结束与导师??诺贝尔奖得主戴维森教授的长谈。
维森教授极力挽留陈潇在实验室担任独立PI首席研究员的邀请。
同时,他也收到一家顶级生物科技公司开出的高达五十万美元年薪、外加丰厚股权的offer。
现在陈潇的手中,平板电脑的屏幕还亮着,上面显示着国内关于“破壁”
计划的详细报道,以及他的母校老校长亲自发来的,情真意切的邮件。
邮件里,老校长转达了项望山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殷切期望。
陈潇是近年来在基因编辑和核酸药物领域横空出世的华人新星。
他在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被业内誉为“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多家顶级期刊向他邀稿,无数橄榄枝从世界各地伸来。
留在美国,他拥有世界顶级的科研平台、充
足的经费支持、以及一条清晰可见的,通往学术巅峰或财富自由的康庄大道。
但此刻,那些曾经让他心动不已的条件,在“破壁”
这两个字面前,似乎都失去了色彩。
他想起了几年前出国时,年迈的父亲在机场拍着他的肩膀,那句朴实无华的叮嘱:“潇潇,学成了,要记得回来。”
他想起了在国内读研
时,实验室里那台因为精度不够而需要反复校准,导致他无数个夜晚无法安睡的旧仪器。
更想起了报道中,杨平教授在面对封锁时那句平静却石破天惊的话:“这不是我们一个课题组的战争。”
他曾经在一个学术会上见过杨平教授,那时他是远远的观望,并没有近距离接触。
杨教授是他的偶像,是他心中的真正天才,那时他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无法做到与杨教授在专业领域顺畅沟通,所以只能远远地坐在最后一
排,他发誓一定努力,努力有一天能够和杨教授面对面讨论学术难题。
现在,似乎机会来了,但是他心里反而开始犹豫。
“回去吗?”
他反复叩问自己的内心。
回去,意味着要放弃眼前这唾手可得的舒适区和几乎可以预见的辉煌前程,投入到一个充满未知、挑战,甚至可能因技术壁垒过高而失败的宏大计划中。
意味着要面对国内外可能存在的科
研条件差距,要适应完全不同的人文和科研管理体系,要从一个备受瞩目的新星,重新成为一个可能需要“土法炼钢”
的普通攻坚者。
理智告诉他,留在美国是更“聪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