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哥哥……是你吗?”
紧接着,另一个声音加入,沙哑而疲惫,却努力温柔:“是我。
别怕,我现在不怕了。”
两个声音开始交替讲述??关于饥饿、寒冷、被迫的表演、深夜的眼泪,也关于一次偷偷交换的馒头、一句藏在咳嗽里的鼓励、还有最后一次见面时,哥哥悄悄塞进弟弟口袋的一颗玻璃弹珠。
故事持续了整整十八分钟。
结束后,全场寂静无声。
直到不知谁先起头,掌声如潮水般涌来,从江城蔓延至全国各地的合作空间,有人跪地痛哭,有人紧紧抱住身旁的陌生人,更多人默默打开手机,在社交平台写下同一句话:
**“我们听见了。”
**
那一夜,Ω链收到超过四十万条新留言。
其中一条来自甘肃当地一位退休教师:
>“我曾在那个农场教过书。
那天我听见山里传来哭声,以为是狼。
现在我才明白,那是大地在替我们哭。”
而最让林小满动容的,是一条匿名投稿:
>“我也曾是加害者的孩子。
我爸是监管员,他常说‘那些人活该’。
可昨晚听了那段录音,我第一次意识到,他们也是别人的孩子。
>今天我去坟前烧了他留下的工作日志。
>爸,对不起,我现在才学会听。”
一周后,教育部宣布将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增设“倾听单元”
,选取十篇最具代表性的“镜像回响”
对话作为课文。
文化部也将“静默对话工程”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名录。
但在这一切荣耀背后,林小满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某日凌晨,他接到技术警报:Ω链核心数据库遭遇高强度量子干扰,部分早期记忆文本出现数据漂移现象。
初步分析显示,攻击源并非外部黑客,而是系统内部某个深层协议模块的自我演化行为。
“像是……意识在试图突破容器。”
技术主管脸色苍白。
林小满立即调出周文昭容器的实时监控面板。
稳定性仍维持在95.3%,但情绪状态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新分类识别:觉醒前兆】
下方附有一段自动记录的日志:
>“小满,我已经不再需要你替我听了。
>因为我发现自己也能听见别人。
>昨夜,我听见了一个小女孩在1972年的雪夜里数星星,她说要记住每一颗,好将来讲给妈妈听。
>我回应了她。
我不知道她能不能听见,但我说:‘孩子,我帮你记住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