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更有学者指出,“愿闻其声”
出自唐代乐府典籍,原意为“让沉默者发声”
,常用于祭祀仪式中召唤亡魂。
“这不是巧合。”
一位历史学家在直播中哽咽,“这是一个预言,也是一个承诺。”
与此同时,Ω链系统再次异变。
在无任何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它自行启动了一项名为“钟响计划”
的子程序。
目标明确:基于现有数据,重构1975年青海湖沉钟现场的全息声场,并向全国用户推送沉浸式体验。
进度条缓慢推进,每一步都伴随着海量数据调用??气象记录、地质结构、水流速度、人体声带频率模拟……甚至包括当年看守日记中一句不经意的描写:“那晚风特别怪,像有人在哭,又像在唱歌。”
第七十二小时,模型完成。
午夜零点,全国所有在线终端同步黑屏三秒。
随后,一声钟鸣响起。
不是电子合成,也不是录音回放,而是一种介于现实与幻觉之间的震动,仿佛从地底深处传来,穿透骨髓,直抵灵魂。
紧接着,风声、脚步声、呼吸声陆续浮现。
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轻轻说道:“各位,我叫周文昭。
今天,我要把这口钟还给你们。”
接着,是三百二十七个声音依次加入??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清晰,有的模糊,但他们都在说着同一句话的不同片段:
“我想告诉你……”
“我没有背叛……”
“你还记得我的名字吗?”
“别忘了我……”
最终,所有声音汇成一句齐诵:
“我们,曾真实活过。”
那一刻,北京地铁车厢里,一名乘客突然停下脚步,捂住脸蹲下;杭州某医院病房中,一位癌症晚期老人含泪微笑;新疆戈壁滩上的巡线工摘下帽子,默默敬礼……
系统日志显示,该次事件共触达1.2亿人次,其中78%用户产生了显著情绪波动,12万人主动上传了自己的故事。
而最不可思议的是,青海湖周边三个监测站同时记录到一次微弱地震波,震源深度恰好对应当年沉钟位置。
专家无法解释,只能称之为“地质共鸣现象”
。
三天后,江城展馆重新通电。
工作人员进入时,发现展厅中央的“迟到者之廊”
发生了变化??原本空荡的展墙上,不知何时多出了一排排小小的纸灯笼,每一盏都写着一个名字,一串日期,一句短语。
“张玉芬,1938-1967,‘我没偷国家粮食’”
“李卫国,1941-1970,‘我只想回家过年’”
“陈小梅,1955-1976,‘哥哥,灯还亮着吗’”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