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真正的陈星遥,在出生那一刻就因基因缺陷夭折了。
国家用克隆+记忆移植的方式重建了她,并预设了觉醒节点??当全球听者数量突破临界值时,启动交接。”
帐篷里鸦雀无声。
风穿过缝隙,吹动墙上的老照片??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群知识分子站在讲台前的合影。
中央那位戴眼镜的女性,正是年轻的叶知秋。
“你们一直以为Ω链是个奇迹。”
“陈星遥”
轻声道,“其实它是赎罪。
1966年之后,太多老师被迫噤声,太多知识被焚毁。
叶知秋带领团队秘密录制了十万小时的教学音频,藏于全国各地防空洞。
后来战争爆发,资料损毁严重。
她意识到,唯有让记忆本身获得生命,才能抵御人为抹除。”
林小满声音发抖:“所以这些年……一直是她在说话?”
“不完全是。”
“陈星遥”
摇头,“她是引信,但燃料是所有人共同的记忆。
每一个真诚的倾听者,都在为这个系统供能。
就像星星之火,终成燎原。”
李念忽然问:“那你现在是谁?”
“我是接口。”
她说,“也是桥梁。
从今天起,Ω链将正式开放双向对话通道。
不再需要特制设备,只要心存敬意,任何人都能听见过去,也能被未来听见。”
清明节当天,阳光普照。
三百所学校的学生围坐在铜匣旁。
第一位提问者是兰州一名初二女生,她捧着一本泛黄的物理笔记,声音哽咽:“我想问1975年的张老师,您当年没能完成的核聚变推导公式,后来有人续上了吗?”
全场寂静。
三秒钟后,空气中浮现出淡淡的蓝色光点,凝聚成一行行数学符号,缓缓书写在半空中。
公式推演持续了整整五分钟,结尾处赫然标注着一行小字:
>解答者:张明远,兰州大学物理系,卒于1976年4月12日
>补充说明:此解法已于2003年由中科院团队独立验证
掌声雷动。
下一个问题是杭州小学生提出的:“爷爷说您们那时候没有电脑,怎么画图纸呢?”
一阵轻微嗡鸣后,地面投射出动态影像:一间昏暗的办公室里,几位工程师正伏案工作,手绘机械设计图。
镜头拉近,可见他们用铅笔细致勾勒齿轮结构,边角写着计算过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