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种联系可能并不明显,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仔细揣摩。
例如,不同时间片段中出现的同一物品,可能就是串联这些碎片的线索之一。
或者是人物在不同场景下反复出现的某种行为习惯,也能成为读者理解故事的关键切入点。
运用方法分析:要运用好碎片化叙事,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故事素材。
这些素材可以来自于生活中的观察、个人的经历、听闻的故事等。
然后根据主题和情感走向对其进行碎片化处理。
比如,如果主题是关于一个人成长的故事,那么可以把这个人的成长经历分解成不同年龄段的几个关键片段,如童年时在学校受到的一次表扬、少年时与父母的一次激烈争吵、青年时第一次失恋等。
在呈现这些碎片时,可以采用多种排列方式来增加故事的神秘感和解读难度。
比如采用随机排列,让读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接触到各个片段,如同在拼图时一开始并不知道每一块该放在哪里,需要通过不断地观察和思考来找到它们的位置。
或者按情感强度排列,先呈现情感较为平淡的逐渐过渡到情感强烈的片段,这样可以引导读者的情绪随着故事的发展而起伏。
举例: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就运用了碎片化叙事。
小说中大量的是一个个小人物之间简短的对话片段、生活场景片段等。
比如描写杨百顺(后改名为吴摩西)的人生,会有他小时候在老汪私塾里听老汪讲书的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杨百顺坐在简陋的教室里,听着老汪那带着浓重口音的讲书声,心里却想着家里那点烦心事。
他对老汪讲的那些书本知识似懂非懂,只是觉得在这里能暂时躲开家里的吵闹。
有他为了生计在不同地方打工的片段,在县城的饭馆里给人端盘子时,看着来来往往的客人,心里琢磨着自己什么时候能换个更好的活法。
他每天重复着枯燥的工作,却又不得不为了那点微薄的工资坚持下去。
还有他和妻子牛爱国之间感情纠葛的片段等。
当他和牛爱国结婚后,两人之间因为生活琐事、性格差异等原因,时常发生矛盾。
在一次争吵后,杨百顺独自坐在院子里,心里想着自己的婚姻怎么就变成了这样,明明当初也是抱着美好的期望走进来的。
这些片段看似零散,但都围绕着人与人之间“说得上话”
和“说不上话”
这个主题。
读者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慢慢梳理这些碎片,才能拼凑出杨百顺完整的人生轨迹。
就像在杨百顺的人生中,他一直在寻找能和自己说得上话的人。
在老汪私塾里,他觉得老汪虽然讲书讲得让人迷糊,但至少能和他说上几句关于家里那些烦心事的话,这也算是一种慰藉。
而在饭馆打工时,他和同事们虽然每天都在一起,但却很少能真正说得上话,大家都只是为了生计忙碌着,没有太多心思去深入交流。
在婚姻里,他原本以为和牛爱国能说得上话,可现实却让他失望了,两人的矛盾让他再次感受到了那种说不上话的孤独。
通过这些碎片化的呈现,读者仿佛亲身经历了杨百顺那坎坷的人生,感受到了他在寻找能说得上话的人这条路上的迷茫与挣扎。
五、视角切换叙事技巧分析:视角切换叙事通过采用多个不同人物的视角来讲述同一个故事,为故事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层次。
每个视角都能展现出故事的不同侧面,就如同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会看到不同的形状和细节一样。
不同人物由于其身份、性格和利益诉求的不同,对同一事件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感受。
例如,在一个涉及犯罪案件的故事中,从主角(可能是受害者或者嫌疑人)的视角,我们能看到他在案件发生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的恐惧与挣扎以及对真相的渴望。
从反派(可能是真正的罪犯)的视角,我们则能了解到他犯罪的动机、谋划过程以及在实施犯罪时的心理状态。
而从旁观者的视角,比如案件现场的一位路人,我们可以看到案件发生时的客观场景、周围人的反应等,这些不同视角相互补充,能让读者全面地了解事件的真相。
而且,不同视角之间可以形成对比、补充或冲突。
对比视角能突出人物之间的差异,比如主角的善良与反派的邪恶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人性的两极。
补充视角则可以填补单一视角所留下的信息空白,使故事更加完整。
例如,主角可能只知道自己在案件发生时的部分情况,而旁观者的视角可以补充他所不知道的现场其他情况。
冲突视角则会引发读者的思考,比如当主角认为自己是无辜的,而反派却认为主角是罪有应得,这种相互冲突的观点会让读者去探究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真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