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诸位,”
我开口,声音平稳,“你们讨论的,是电流的频率、电压的等级、输电的距离。
而我想谈的,是一个小女孩的名字:克莱尔?杜邦,八岁,住在巴黎十九区一条叫‘暗巷’的小街上??因为过去从未有过路灯。”
台下有人皱眉,记者席传来轻微骚动。
“去年冬天,她每晚都要走过三百二十七步,去邻居家借煤油灯写作业。
去年十一月十三日,她摔倒了,额头撞在铁门上,缝了六针。
医生说,如果当时有光,这场伤本可避免。”
我停顿,让这句话沉淀。
“今年三月,我们在她家门口装了一盏灯。
它靠地下潮汐发电,功率只有二十瓦,不够点亮一间工厂,但足够照亮一页课本。
上周,她寄给我一张画:黄色的圆圈挂在黑色纸上,下面写着‘我的太阳’。”
我举起那张画。
投影仪尚未普及,但我坚持带来了手绘幻灯片。
灯光映出稚嫩笔触,全场寂静。
“你们要建立的标准,能否容纳这样的光?还是说,在你们的图表里,这盏灯连一个像素都不值?”
一名德国代表冷冷插话:“托马斯先生,情感不能替代工程学。
我们需要的是可复制、可扩展、可盈利的系统。”
“盈利?”
我反问,“所以当一个孩子因黑暗受伤,是因为她的痛苦不够‘可盈利’,所以不值得被计算进成本?”
我走向投影架,展开一幅地图:巴黎地下电缆网络图,密如蛛网,全部标注为红色短线,连接着数百个小型节点。
“这是我们的系统。
无中心,抗摧毁,每一段都能独立运行。
洪水来时,它活着;战争爆发,它仍能亮。
而你们的高压电网?一根主干断裂,整座城市瘫痪。
1883年纽约大停电死了多少人?你们记得吗?”
无人作答。
“我们不反对交流电。”
我语气放缓,“我们反对的是,将一种技术变成枷锁,再以‘进步’之名强加于人。
真正的标准,应允许多样性存在。
就像语言,英语不必消灭法语,普通话无需取代粤语。
电力也应如此??城市有权选择自己的心跳节奏。”
最后,我取出那份“光明指数”
草案复印件,当众撕成两半,轻轻放在主席台前的桌上。
“请收下这份空白。
因为它才是真实的??当你们用数字抹杀人声时,文明就已经熄灭了。”
离场时,身后响起掌声。
不多,但坚定。
意大利代表起身致意,瑞典工程师递来名片,说“哥德堡愿试点你的系统”
。
就连一向冷漠的英国委员,也低声说了句:“你说的那个女孩……她的画,我很喜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