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但我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喘息。
真正的挑战,来自技术深处。
三月中旬,特斯拉来电报,简短而急切:“交流电远距离传输损耗率已降至1.8%,尼亚加拉二期工程启动,可支撑百万人口城市全负荷运行。
建议尽快探讨并网可能。”
这是里程碑式的突破。
若拒绝合作,我们将被时代洪流甩开;若全面接入,又恐丧失自主性,沦为庞大电网末端的一个被动节点。
我召集核心团队连日研讨,最终提出“双层架构”
设想:保留本地微电网独立运行能力,同时设立有限接口,在极端天气或重大节日时接受外部电力补充,但必须满足三项条件??一、不改变本地调度权;二、不强制用户切换供电模式;三、外来电力价格不得高于本地发电成本。
方案成型后,我亲赴苏黎世,与特斯拉派来的工程师代表团会谈。
会议持续三天。
对方起初强硬,坚持“统一频率、统一电压、统一管理”
才是唯一出路。
我则反复强调:“我们不是反对进步,而是反对单一。
多样性不是缺陷,而是韧性之源。”
僵局中,我拿出一段视频??去年冬季暴雪夜,西郊某段电缆被压断,主干网若此时故障必致大面积停电,但我们的系统迅速隔离损毁区,周边节点自动补位,七分钟内恢复照明。
画面里,一个小男孩正举着发光玩具跑过街道,浑然不知刚刚经历了一场隐形危机。
“你们的巨网能承受多少次这样的打击?”
我问。
对方沉默良久。
最终,协议达成:试点建设“柔性互联站”
,采用智能逆变器实现双向隔离,允许电力交换而不交出控制权。
项目命名为“桥梁计划”
。
消息传出,巴黎市民反应复杂。
有人欢呼“终于接轨现代”
,也有人担忧“狼来了”
。
我在《巴黎之声》发表署名文章:
>“桥的意义,从来不是让人放弃自己的土地,而是让不同大陆的人能够相见。
我们不必成为彼此,但可以互相照亮。”
春回大地时,“桥梁计划”
首座变电站落成。
启用仪式上,我没有剪彩,而是请克莱尔按下启动钮。
她踮起脚尖,按下按钮,指示灯由红转绿,缓缓流淌出柔和蓝光。
那一刻,远方尼亚加拉的电流,经由海底电缆穿越英吉利海峡,再通过智能闸门流入巴黎西郊电网??但它不再是一种征服,而是一次问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