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市长办公室派人来谈合作时,特意带来了当年被否决的那份提案原件,封面上还留着一道咖啡渍。
“那时我们以为这是乌托邦。”
来人苦笑,“现在才发现,可能是唯一现实的选择。”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向好之时,实验室警报突然响起。
七月四日凌晨三点,监控系统检测到地下储能舱温度异常上升。
我和于莉枫赶到现场时,发现一组陶瓷电池组出现局部热失控,虽未起火,但绝缘层已开始碳化。
技术人员紧急切断回路,疏散周边住户,所幸无人受伤。
事故原因很快查明:一批新采购的电解质材料掺杂了劣质添加剂,导致充放过程中离子迁移不均,积热难以释放。
供应商是一家位于里尔的小厂,自称是“欧洲清洁能源联盟”
认证企业??而该联盟的幕后推手,正是克罗斯掌控的跨国财团之一。
这不是技术失误,是精准打击。
舆论再度翻涌。
《费加罗报》第二天便以头版刊发社论《贝尔维尔之殇:理想主义能否承受现实重压?》,暗示我们“盲目排斥大企业标准体系”
,终将付出代价。
更有媒体翻出旧账,称“自建电网缺乏国家质检背书”
,呼吁政府接管社区能源系统。
压力如潮水般重新袭来。
这一次,我没有组织辩论,也没有召开记者会。
而是做了一件事:我们将整套故障电池拆解,陈列在教堂前的广场上,旁边立起一块黑板,写满数据与原理图解。
每天下午,由居民轮流讲解“电是怎么存的”
“热从哪里来”
“为什么我们会犯错”
。
第七天,那个曾摔倒的小女孩克莱尔站上了讲台。
她手里拿着一块烧焦的电池芯,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全场:“上周老师教我们电路图,她说电流像小河,要顺着河道走。
但如果河道堵住了,水就会漫出来,变成洪水。
这块电池……就是被堵住的河。”
人群静默。
她继续说:“你们都说它坏了,可它也努力过。
它明明想把电送出去,但它身体里有脏东西,让它做不到。
就像那天我摔跤,不是我不想站起来,是我看不见路。”
她说完,把那块残骸放进透明展柜,贴上标签:“第一代失败者,编号B-0704。”
那一刻,没有人鼓掌,只有风吹过旗帜的声音。
当晚,全社区自发发起“透明之夜”
行动:每户人家打开自家配电箱,拍下内部接线照片,上传至公共平台。
短短十二小时内,三千余张图像汇聚成一座数字档案馆,命名为“我们的脉络”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