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作家与白日梦
banner"
>
1908
孙庆民译
乔元松索宇环校
邵迎生修订
按语
这是弗洛伊德关于文学作品创作的目的、实质和心理来源的一篇极为重要的论文。
他在对创作与白日梦的关系作出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幻想活动,其目的是在幻想中实现其未能满足的愿望;这种幻想实现于作家的观念作用的三个阶段(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联络上,作家的写作技巧只在于通过转化及其伪装来掩盖自己的自我中心倾向,并提纯形式的乐趣。
此文对研究弗洛伊德的美学观和文艺观具有重要价值。
我们这些门外汉总是急切地想了解——正如那位向阿里奥斯托[47]提出类似问题的红衣主教一样——不可思议的作家们是从什么源头发掘了创作素材,又是如何加工组织这些素材,以至于使我们产生如此深刻的印象,在我们的心中激发起连我们自己都不曾料想的情感。
假如我们向作家讨教,他本人也难以说清,即使解释了也不会令我们满意。
正因为如此,我们便对此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即使我们都彻底了解了作家是怎样选取素材的,了解创造想象形式的艺术的真谛,也不可能帮助我们把自己修炼成为作家。
如果我们能够至少在我们自己身上,或在与我们相似的其他人身上,发现一种与文学创作在某种程度上相似的能动性,那该多么令人欣慰。
检视这种能动性将使我们有希望对作家的创作做出解释。
的确,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是有的。
作家自己毕竟也喜欢缩短他们与常人之间的距离,因此,他们一再鼓励我们相信,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是一位诗人。
只要有人,就有诗人。
我们是否该到童年时代去寻觅富于想象力的能动性的最初轨迹呢?孩子最喜欢和最投入的活动是游戏及玩耍(games)。
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孩子在游戏时的行为表现俨然像一位作家吗?
他在游戏中创造着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或者说,他是在用自己喜爱的新的方式重新组合他那个世界里的事物。
如果认为他对待他的那个世界的态度不够严肃,那就错了,恰恰相反,他在游戏时非常认真,并且在上面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与玩耍相对应的并不是严肃认真,而是实实在在。
尽管他全神贯注于游戏世界,却仍能很好地将游戏世界和现实世界区分开来;他喜欢把想象中的物体和情境与现实世界中有形的、看得见的事物联系起来。
这种联系是区别孩子的“游戏”
与“幻想”
(phantasying)的根本依据。
作家与玩耍中的孩子做着同样的事情。
他创造了一个他很当真的幻想世界——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他以极大的热情创造的世界——同时他又严格地将其与现实世界区分开来。
语言保留了孩子们做的游戏和诗歌创作之间的这种关系。
(在德语中)这种富有想象力的创作形式被称之为“Spiel”
(游戏),这种创作形式与现实世界里的事物相联系,并具备表现能力。
其作品称作“Lustspiel”
或“Trauerspied”
(“喜剧”
或者“悲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