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同一儿童有时也对父亲表示好感,这种观察事实时常使我们迷惑不解,但是,相反[或最好是说“两极性的”
(ambivalent)][304]的情感态度在成人中可引起冲突,但在儿童身上则可以长时期地并行不悖,正像这种情感后来永远彼此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情况一样。
你们也许会反对说小男孩的行为来自于自我动机,没有根据说是一种性欲情结,儿童的母亲关心他的所有需要,所以他就想阻止母亲去照顾别的人。
这也是事实。
但就这种或其他类似的情境来说,自我的兴趣[305]也只是为有关的情欲倾向提供支持而已。
小男孩对其母亲可以表现出最为明显的性好奇,他可能坚持晚上睡在母亲旁边,他可能坚持在室内看母亲更衣,甚至可能采取实际的试图诱奸的行动,作为母亲时常看到并笑着叙述这样的情况——所有这一切无疑表明他与母亲之间的性本质联系。
我们不能忘记,母亲同样照看小女孩却没有产生同样的结果[306];同样,父亲对于男孩的照料也常和母亲一样无微不至,但却得不到男孩子对母亲那样的重视。
总之,任何批评都无法取消情境中的性偏爱的因素,从儿童的自我兴趣的观点来看,小家伙如果只允许一个人而不是两个人照料他,那岂不是太过于愚蠢了吗?
像你们看到的一样,我只描述了男孩与其父母的关系。
对于小女孩来说,情况也大致如此[307]:
她与父亲产生情感依恋,想要除掉母亲并取而代之,有时还仿效成年妇女的撒娇——这只会使我们感到她可爱,尤其是对于小女孩来说,这使我们忘记潜藏于这种婴儿情境背后的严重后果。
我们应指出的是父母自己时常对唤起孩子的俄狄浦斯态度产生决定的影响。
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宠爱也遵循性别吸引的选择,对于多个儿童来说,父亲对其小女儿表现出明显的偏爱,而母亲则偏爱其小儿子。
但是,儿童中的俄狄浦斯情结的自发本质甚至不可能受这个因素的严重影响。
在另一个新孩子到来的时候,俄狄浦斯情结被扩大为一种家庭的情结。
这使自我的利益受到损害,于是对于接受新的弟弟或妹妹产生一种厌恶之感,并且希望去除他们。
一般来说,儿童更容易口头上表达出这种恐惧的情感,而对由父母情结所引起的有关情感则较为隐蔽。
如果这种愿望被满足,并且不久这种家庭所不需要的小东西死去了,那么我们从这随后的分析可以发现这种死亡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体验,即使这不必仍然固着于其记忆之中。
如果一个儿童因母亲又生了一个孩子而使他处于次要的位置,并开始与母亲相隔离,那么他不会很容易地原谅母亲使自己丧失这个位置的;这时成人才有的被称为痛恨的情感在他心目中引起,并且时常成为一种永久的隔膜的基础。
我们已提到过性探索及其所有后果通常和这种关键的经验有关。
随着这些弟弟妹妹的成长,这位男孩对于他们的态度会产生十分明显的变化。
他可能会把他的妹妹作为爱的对象,从而替代他那不忠实的母亲。
如果属于有几个哥哥同时争夺一个小妹妹的情况,那么这种不友好的敌对环境(这对于以后的生活十分重要)在托儿所中就已发生。
一个小女孩子可能用她的年长的哥哥作为父亲的替代,因为父亲已不再像从前那样对她具有强烈的情感兴趣。
或者她可能把小妹妹看作是她幻想为父亲所生的孩子的替代。
通过对儿童的直接的观察和通过对儿童所保留下来的不受分析影响的有关童年期的清楚的记忆的讨论,你们可以看出这种和其他很多种相类似的事实。
从此你们可以推想到儿童在其兄弟姊妹中的排行会对他后来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个人的生活史来说,这一点是值得考虑的。
但更为重要的是,有关的信息随处可得,你们在回想起科学上对这种阻止亲属**的理论的解释时,难免会哑然失笑了。
这方面的发现是无穷尽的。
据说性倾向会从同一家庭的异性成员身上转移开去,因为他们从小时起就居住在一起;再者生物学中具有反对纯种繁殖的趋向,所以人们在心理上对**感到可怖。
所有这些都忽视了这样的事实:如果确实有一些抵抗**的**的自然障碍,那么法律和风俗便没有必要做出严重惩戒的规定了。
事实恰好相反,人们的第一个选择对象通常属于**范围的,男孩以母亲和姐妹为对象;为了避免这种幼稚的倾向得以实现,就需要严厉的阻止。
在现在仍然生存的原始民族中,以及在野蛮人中,这种反对**的禁忌甚至比我们所想的更为严厉。
赖克(1915~1916)在其最近的著作中说,野蛮人把青春期作为“再生”
(rebirth)的代表,而青春期所举行的仪式则表明了男孩已从对母亲的**的依恋中解脱出来,并恢复了对父亲的情感。
神话会告诉你们,人们对这种**感到恐怖,但却允许上帝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