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所有这些尽管仍不能确定,而且充满着未解之谜,但我们也没有理由要害怕它。
假如心灵感应之类事物是一个真实的过程,那么,尽管难以证明,我们仍可假设它是一种相当平常的现象。
假如我们能够证明它特别存在于儿童的心理生活中,那么它就与我们的期望相吻合了。
这里,我们想起儿童频频出现的对这样一种想法所表示的焦虑:即父母知道他们未表露的所有思想——这与成人对上帝无所不能的信仰正好相似,或者是后者的起源。
前不久,伯林汉姆(Dham)——一个值得信任的见证者——在一篇论儿童分析与母亲的论文[1932]中发表了一些观察报告,假如它们能被证实,那么就能结束对思维迁移真实性所保留的怀疑。
她利用一种不再稀奇的条件,对一位母亲及其孩子同时进行精神分析,并报告了下述一些值得注意的事件。
有一天,在接受精神分析中,母亲说起一枚在她童年某一时期中具有特殊作用的金币。
其后不久,当她回到家里时,她的10岁左右的小儿子跑到她的房间,带给她一枚金币,并求她代为保管。
她惊讶地问他从哪里弄来的金币。
他说是在过生日的那天得到的;但他的生日是在几个月前过的,没有任何理由让人相信,为什么恰好在那时她的孩子记起这枚金币。
母亲把这个偶然事件报告给儿子的精神分析者,要求她找到孩子这一行为的缘由。
但孩子的精神分析者并没有对这件事做出说明;孩子那一天的举动与其生活没有任何关系。
几个星期后,当母亲正遵循医嘱,坐在写字台前记录下这一经历时,儿子走了进来,并想要回这枚金币,因为他想在下次做精神分析时,将这枚金币拿给精神分析者看。
当然,孩子的精神分析者也不能对孩子的这一行为做出解释。
而这些就促使我们又回到了精神分析中去——这是我们一开始就想讨论的。
第31讲心理人格的剖析[41]
女士们,先生们:
我知道,无论是与人还是与物打交道,你们都明白出发点的重要性。
这一观点对精神分析也是同样适用的。
精神分析是从症状出发的,而症状在所有的心理内容中,最为自我所不知,这一出发点与精神分析的发展过程或其所得到的待遇并非无关紧要的事情。
症状源于被压抑的欲望,可以说它们是被压抑的欲望在自我面前的代表;但压抑是与自我完全不同的领域,是内部的异质领域——这就如现实(请原谅我用这种非同寻常的表述)是外部的异质领域那样。
从这条途径可使症状通往潜意识、通往本能生活、通往性行为;由此精神分析便遇到了堂而皇之的反对:认为人不仅仅是性生物,还有比性更高尚更高级的冲动。
也许还可以补充说,由于受到更高级的冲动的意识熏陶,人们常以为有权利做无聊的思考,并无视事实。
事实上,从科学工作进展的艰难性看,即使是精神分析,也没有能力同时研究每个领域,一时间对每个问题都发表观点。
但是,当我们有可能把注意力从被压抑的内容转向压抑的力量时,最后我们还是能接近上述目的的。
我们面对的自我,看上去如此不言自明,我们深信在这里将再次找到我们未能充分准备的一切。
但是,要找到研究的第一入口是不容易的;这就是今天我打算告诉你们的主题。
不过,我先要让你们了解我的疑虑:我的关于自我心理学(ego-psychology)的论述和关于潜意识的讲演,将会对你们产生不同的影响。
我无法肯定为什么会这样。
起初我想,你们会发现我先前告诉你们的主要是奇怪而特殊的事实,而现在你们将听到的则基本上是观点,即猜测。
但这种想法并不正确。
在进一步思考之后,我就应强调指出,我们在自我心理学中对事实材料所做的理性研究,比起神经症心理学来,其程度并不更高。
对于我所猜测的结果,我也不得不放弃别的解释:现在我相信问题在于材料自身的性质,在于我们还不习惯应付它。
无论如何,假如你们在判断时远比从前更谨慎和小心,我是不会大惊小怪的。
在研究伊始我们遇到的情形,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提示了研究的方法。
我们希望将自我,即我们每个人的自我作研究材料。
但是,那可能吗?毕竟从本质上讲,自我是一个主体;它怎样才能变为一个客体呢?嗯,毫无疑问,它是能够变为客体的。
自我可以其身为客体,一如对待其他客体那样对待自己,能够观察自己,批评自己,并且做无人知晓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