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理想化既可产生于对象力比多中,亦可产生于自我力比多中,比如,对某一对象性的高估便是对它的理想化。
既然我们一直将升华与本能相联系,将理想化与对象相联系,这两个概念当然是相互区别的。
[255]
将自我理想的形成与本能升华混淆,会有损我们对事实的理解。
一个将自恋敬献给很高的自我理想的人,未必导致力比多本能的升华。
的确,自我理想要求这样的升华,然而它却不能强加于升华。
升华是一种特殊的过程,理想也许能促动它,但其过程却是完全独立于这种促动的。
正是在神经症者中,我们发现了,在自我理想的发展与原始力比多本能的升华量之间存在着潜能的最大区别:要说服一个理想家力比多的不明智分布,远比说服一个虚荣心保持更适当的一般人更为困难。
此外,在神经症的病因方面,自我理想的形成与升华也是极其不同的。
正如我们所知,理想的形成增强了自我的要求,是导致压抑的最强大因素;升华则是一种出路,可以在无压抑的条件下满足自我的这些要求。
[256]
如果我们能发现一种特殊的心理器官,它负责观察自我理想怎样实现了自恋满足,并为了这一目标用理想检验真实的自我,那么就不必大惊小怪了。
[257]如果这样的器官真的存在,那我们遇见它就不是“发现”
的结果。
——我们只能确认它,因为我们所称的“良心”
(ce)具有我们所要求的特征。
对这一器官的确认使我们能够理解“被视妄想”
(delusioiced),或确切地讲是“被观察”
(beingwatched)。
这是偏执狂疾病的显著症状,或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出现,或在移情性神经症中夹带出现。
这类病人抱怨他们所有的思想都为别人所知,他们的行为被别人所观察和监视,好像有第三个人告诉了他们这一器官的功能(“现在她又想那个了”
,“现在他走了”
)。
这一抱怨是被证实了的,它描述了真实观察、发现和批评我们所有意图的力量的确存在,在我们每个人的正常生活中它确实存在。
由于“被视妄想”
以退行(regressive)的形式展示了其能量,故病人试图抵抗它的过程与原因也便显露了出来。
比如,是什么促成了病人自我理想的形成?监视其行为的良心是代表谁的?是父母的批评性影响(通过声音的传递),是随着时间的进展增加了训练者、教育者及环境中无法计量的人的影响(同伴及舆论)?
通过这种方式,同性恋力比多的大部分便形成了自恋的自我理想,并找到了保持该理想的途径及获得该理想的满足。
良心的建立基本上是一个体现外在影响的过程——首先是父母的批评,其次便是社会的批评。
这一过程会重复出现在下列情形中:来自外界的禁止或阻碍使个体出现了压抑的趋势。
于是疾病便将无法确定的人群、声音带到了跟前,良心以退行的方式重新构建。
然而,病人对“稽查器”
(gagency)的反叛源于自身的愿望(与病的基本特征相适应):免受所有这些影响的束缚,从父母开始,将同性恋力比多从他们身上撤回。
这样,病人的良心便进入了在外界的敌对影响下的退行状态。
偏执狂病人的抱怨还表明,良心的自我批评与建立在此之上的自我观察基本上是共生的。
这样,具有良心功能的心理活动还负责“内心探索”
(internalresearch),从而在物质上增强了其智慧活动能力,这也许有助于偏执狂病人的特征趋向(characteristicy)构建思辨系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