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每一次妥协建立以后,新的攻击与抵抗又产生,如此说来,永远没有完全满足的时候。
我们的作者也深谙此道,所以他安排某种特殊的**统治这一时期故事主人公的心理失调,并把这种**作为故事进一步展开的前提和保证。
这些有价值的特征——幻觉与决定的双重动机和以被压抑内容为主要动机的行为的有意识的借口——在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中我们还会经常遇到,或许会表现得更加清晰一些。
这样安排很合理,因为这样一来就抓住并表现了精神疾病心理过程的真正的主要特征。
诺伯特·汉诺德的幻想是随着一个梦展开的。
这个梦并非由任何新的事件引起,好像完全产生于他那个充满矛盾的大脑。
在我们弄清楚作者在构思汉诺德的梦的时候,是否真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对主人公有着深刻的理解。
让我们暂停一下。
我们先来探讨一下,有关对幻想起因的假设,心理病理学是如何解释的;对压抑和无意识所扮演的角色,对冲突和妥协的形成,精神病学又采取什么态度。
简言之,让我们来考察一下,这篇关于幻想起因的富于想象力的描述,在科学的判断面前能否站得住脚。
这里,我们不得不给出一个很可能出人意料的答案。
事实上,情况恰恰相反,倒是科学在作者所取得的成就面前出现了破绽。
是科学允许在幻想的遗传与素质的前提条件和其创造物之间横亘一条沟壑,这沟壑似乎是早已准备好的,等待着作者将其填平。
科学并不怀疑压抑的重要性,也未意识到为了解释心理病理现象,无意识概念是非用不可的,它不在心理冲突中寻找幻想的基础,也不把幻想的症状看作是妥协的表现。
面对统一的科学,我们的作者是孤立的吗?不,事实并不是这样(如果我可以把我的作品算作科学的一部分)。
多年以来——直到最近,基本上是独自一人——我本人一直支持我从詹森的《格拉迪沃》提炼的全部观点,并用专业的术语将它们表述出来。
在涉及到癔病的强迫症时,我曾详细地指出,这些心理失常的个体决定因素是本能生活部分的被克制,以及表现被抑制的本能的观念的被压抑。
之后不久,在谈到妄想型的形成时,我又重复了相同的观点。
因果关系中所涉及的本能是总是构成性本能,还是属于别的什么类别,这个问题在分析《格拉迪沃》这个特殊病例时,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因素,因为在我们的作者所选择的这一情境中,有争议的问题就是性感被压制的问题。
心理冲突的前提以及以互相冲突的两股心理流间的妥协为手段形成的症状的合理性,我在实际观察和治疗病人的过程中已经予以证实,正如我在关于诺伯特·汉诺德这个想象的病例中所证实的那样。
[32]甚至在我之前,皮埃尔·让内——伟大的精神病学家沙可的学生,和约瑟夫·布洛伊尔及我本人一起合作,已经探索到神经症,尤其是癔症所带来的后果。
[33]
从1893年开始,当我投身于对心理障碍的起因的研究时,我的确从未想到过在想象题材的作品中来证实我的新发现。
因此,当我发现出版于1903年的《格拉迪沃》的作者的创作依据竟是我最近在医疗实践中发现的东西,我真有点吃惊了。
一位作者是如何获得只有医生才可能拥有的知识——或者至少他表现得似乎已掌握了这一知识?
如我前面所言,诺伯特·汉诺德的幻想由于一个梦的出现而进一步发展,该梦发生于他试图在他居住的小城市的街道上寻找像格拉迪沃那样的走路姿态的过程中。
简要地叙述这个梦是很容易的。
做梦者发现他自己在不幸的庞贝城被毁灭的那一天来到了这座城市。
他自己并未遭遇危险,却体验到了那种灾难的恐怖。
他突然看到格拉迪沃在那边走着。
他立刻明白了一切。
好像一切都很自然,她是个庞贝城人,她当时正住在她家乡,“他与她生活在同一个年代里”
(12)。
他为她而感到恐怖并发出了一声警告。
她听到呼叫,把脸转向他张望片刻。
但她并未注意他,继续前行,躺倒在阿波罗神庙前的台阶上。
她的脸色失去红润,似乎是在变成白色的大理石,直至最后变成一件雕塑,被埋葬在倾泻下来的火山灰之中。
当他醒过来时,他把传入到他卧室里的大城市的噪音看作绝望的庞贝居民的求救声和波涛翻滚的波浪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