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其余的部分停留在Ucs中,然而,Ucs也会受到来自外部知觉所获经验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从知觉到Ucs的所有通道都敞开着,只有从Ucs来的偷渡者才会遭受压抑的阻挡。
某人的潜意识在没有经过意识的情况下,对另一个人的潜意识产生影响,是一件很值得注意的事情。
这需要进一步研究,特别是要搞清楚,在造成上述结果的所有因素中,前意识活动能否排除在外;然而,用描述性的语言讲,这一事实是无可争辩的。
Pcs(或Cs)的内容,一部分来自于本能生活(通过潜意识媒介),另一部分则来自于知觉。
我们还搞不清楚这一系统的活动究竟能对Ucs产生多大的直接影响。
对病理学病例检查常常发现,他们的Pcs系统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独立性,并且对施加于Ucs的影响缺乏敏感。
他们完全不同的发展倾向和两种的系统完全分离,是这种病人的最重要特征。
然而,精神分析治疗(psyalytit)却完全基于Cs系统能对Ucs系统施加影响的设想上。
虽然费了不少力气,却收效不佳,结果可想而知。
可是,像我们已经说过的那样,作为两种系统中介者的潜意识的衍生物,却可以完成这种任务。
但我们应注意到,通过Cs作用于Ucs而起的内部
自动变化,确实是一种既困难又缓慢的过程。
前意识与某种潜意识冲动进行的合作,即使是后者受到强烈的压抑,只要这种潜意识冲动与其中一种控制的倾向相协调,合作的任务便能完成。
在此情况下,压抑得以消除,那被压抑的活动也成了支持自我实现目的的强化。
就此单一的结合而言,潜意识成了自我的谐振,除此之外,其所受的压抑没有产生变化。
在这一合作中,Ucs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这种加强或支持的倾向表明它们不仅与常态不同,还可使特别完善的功能得以形成有了可能性,而且它们能对类似于强迫症症状的各种相反倾向进行抵抗。
潜意识的内容可与心理王国中的土著居民相比。
如果在人们的心灵中存在着由遗传而来的心理构成物——与动物本能[284]相类似的东西——它们便是Ucs的核心。
那些在儿童发展期因没有多少用处而被抛弃的东西,在后来会补充进来,而这些补充物在性质上与遗传物没有多少区别。
这两大系统的内容最终直到青春期时才截然区别开来。
七、对潜意识的评估
只要我们仅仅局限于对梦的生活和移情性神经症(transfereneuroses)进行分析,我们对Ucs所能做出的断言就不会超出上面所谈论过的东西。
这显然是不够的,甚至还会造成模糊不清和令人误解的印象。
特别重要的是,它使我们不可能把Ucs同某种我们熟悉的东西联系起来或归于其中。
现在让我们对自恋型精神神经症这一病症做一番分析,从中我们会对谜一般的潜意识形成一种明确的认识,获得一些确定的概念。
自从阿拉伯罕(Abraham)1908年发表其著作以来——这位真诚的作者将其归功于我的鼓励——我们就一直用自我与对象之间的对立来标示克勒佩林(1856~1926)命名的早发性痴呆[即布洛伊勒所称的精神分裂病(sia)]的特征。
在移情性神经症(焦虑性癔症、转换性癔症和强迫性神经症)中,这种对立的特殊的显著地位并没有被凸显出来。
事实上,我们知道,来自对象方的挫折有时会导致神经症的发作,并且神经症都表现出对真实对象的否认。
我们还知道,从真实的对象处撤离的力比多,首先恢复为一个幻觉的对象,继而又变成一个压抑了的对象(力比多内投)[285]。
但是,在这些混乱中,对象一贯注一般还保留着很大能量,对压抑过程做出仔细的检查后,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受到——或作为其结果——压抑,这种对象一贯注在潜意识系统中仍继续着。
实际上曾被我们利用治疗这些神经症的移情能力是以未受损害的对象一贯注为先决条件的。
在精神分裂症病例中却不同,我们不得不假定在压抑过程后,撤销的力比多并没有找到一个新的对象,而是退回到自我中。
也就是说,对象一贯注在此已被放弃,一种原始的对象自恋状态得以重新建立。
这种病的种种临床症状,如患者对移情的无能为力,对治疗的无动于衷,对外部世界的弃绝与否认,还有患者自我展示出的那种“贯注过强”
和最终达到冷漠无情等等,似乎都与我们提出的对象贯注被放弃的假设完全相吻合。
当考虑到两种心理系统相互之间的联系,多数观察者都会对下面的事实感到吃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