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因此,《精神分析纲要》必须被看作是未完成的,但却很难认为它是不完整的。
的确,最后一章比其他章要短,并且还可以继续讨论像罪疚感等,而这在第六章中已触及了。
不过,总的来看,弗洛伊德在这本书里会走出多远和走到什么方向,这还是一个吊人胃口的问题。
从作者在《序言》中所制定的步骤来看,他似乎已经很好地完成了。
在弗洛伊德的一系列讲解性著作中,《精神分析纲要》展示了独具的特点。
其他著作无一例外,目的都在于向外界公众解释精神分析,公众通常接触弗洛伊德论题的程度和类型各异,但相对总是无知的。
《精神分析纲要》就不能说是这样的。
应该得到明确了解的是,这并不是针对初学者的书,它更像是针对高层次学生的“复习课程”
。
它处处期望读者不仅熟悉弗洛伊德对心理学的总的探索,而且熟悉他有关一些细节的发现和理论。
例如,有两处很简短的提到语感印象的记忆痕迹所起的作用(第19页和第56页),对于不熟悉最后一章和论“潜意识”
的心理玄学论文的结尾部分的一些艰深论点的人来说,就将不知所云。
再者,有两三处论及自居(或译认同)及其与所放弃的对象之爱的关系的寥寥数语,就隐含着至少是《自我与本我》第三章的知识。
但是,那些已经熟知弗洛伊德著述的人,会发现这本书是最为迷人的尾声。
他重新审视了他所涉猎的内容——最基本的理论或者最详细的临床观察——每个方面都以最终的术语得到了讨论。
甚至偶尔还有对全新发展的提示,特别是在第八章的后一部分,以恋物癖为例,更进一步地考虑了自我的分裂及其否认外部世界的某些部分的问题。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弗洛伊德在82岁的高龄仍然拥有惊人的才华,能对那些似乎是老生常谈的题目做出新的探讨。
他的文笔也许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简明和透彻的更高水平。
整部著作的阐述均给人以流畅自如的感觉,在一位大师对他所缔造的思想进行的最后说明中,这也许是不难意料的。
编者所做的增补,无论是正文还是注脚,都以方括号印出。
由诺顿出版公司出版的弗洛伊德著作的版本,下列书籍的页码与标准版相同:《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1905),《图腾与禁忌》(1912~1913),《精神分析导论》(1916~1917),《自我与本我》(1923),《精神分析新论》的单行本(1933)。
英文版再版说明
自从弗洛伊德著作的英译本初次出版以来,已经有了《标准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全集》这一新的权威性版本。
这是由詹姆斯·斯特雷奇与安娜·弗洛伊德担任总主编,由艾莉克斯·斯特雷奇、艾伦·泰森和安吉拉·理查兹协助,从德文翻译过来的。
因此,精神分析学会认为,当库存不足的时候重印国际精神分析文库,使用这个新的版本是合适的。
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版权有限公司的恩斯特·弗洛伊德先生、艾莉克斯·斯特雷奇女士以及霍格思出版社的热心合作下,这一目的已经达到了。
而且,目前很有必要在国际精神分析文库中以《标准版》的版本重印任一新版的弗洛伊德著作。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纲要》的现在这个版本,就采纳了全面修订和全面注释的《标准版》版本。
由安吉拉·理查兹提供了文献目录和索引,并从事了本卷书出版的准备工作。
出版委员会希望,这些带有注释的修订版会有益于不断增加的精神分析的学生和读者。
国际精神分析文库编辑M.麦萨德R.科汉
英文版封底说明
《精神分析纲要》是弗洛伊德逝世前写作的最后一部著作。
作为一部透彻和简明的杰作,它在弗洛伊德的著作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它既是精神分析基本原理的一般读者的指南,也是毕生科学研究和实验所得出的理论原则的总结。
弗洛伊德在《序言》中写道,本书的目的是“汇总精神分析的原则,并像教义那样以最简洁的形式和最明确的术语加以陈述”
。
该目的出色地达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